天地、一周又一周地感到空虚寂寞。那时我有保姆,管家,家庭教师和游戏老师,可没有人能帮我免除寂寞的感觉,也没有人理解我在母亲死后对生活消沉的心情。”
泪水顺着吉蒂的脸颊流下来。她毫不理会,继续往下讲。
“这事太带讽刺意味了,是不是?你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可你没钱,而我买得起世界上一切东西,但是却不能买回在另一世界的母亲。”
塔里娜一下子跑过去抱住了吉蒂。
“我决心和你一起回去,”她安慰地说。“也许我不近情理,大自私了,在你要干什么时总是迟疑不决。你一定要快快活活的,吉蒂。你母亲一定不喜欢看到你这么烦恼懮伤的,世上有那么多幸福,只要你愿意,一定会找到的。”
吉蒂紧紧搂了搂塔里娜,擦干了眼泪。
“好,我们得订出计划,”她实事求是地说。
塔里娜看了一下她那装了一半的提箱。
“我还是宁可讲真话,”她说。
“假如你那样做,就会把事情弄得非常难堪,”吉蒂反驳说,“不,你一定得照我说的去做。你必须是个加拿大富翁的女儿。你母亲可以是英国人,因为从你的口音可以认出。我父亲去过美国好多次,但从未听他说到过加拿大,这样就排除了他见过你的父亲的可能性。你来到英国是要得到一个学位。可是,当然你将来是不准备当医生什么的。你回家后就只是过享受的生活了。”
“你要我扮演的角色大难了,”塔里娜说。
“啊,别担心。一旦伊琳对你印象不错,她就不会多提问题了。她太自私了,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如果她提的问题使你不舒服,就用话把她扯开,不妨问问她的首饰或她的时装。这是除了社交以外她唯一感兴趣的事。”
“暧,对社交我实在一无所知。”
“那没有关系,你知道吗?”吉蒂说。“你就说在英国你没有认识的人,因为在这里只呆了两个学期。”
“再说,对加拿大我知道得更少了。如果我是从那里来的,我应该说我住在哪个地方呢?”
“嗯,在蒙特利尔,”吉蒂答道﹒“你记得那个红头发的一年级学生,她是从蒙特利尔来,她的名字叫迈克考尔。”
“可她是本乡本土的,我们没法学她,所以她也帮不上忙,”塔里娜笑着说。
“你老是唱反调吧,塔里娜!”
“我自己的衣服怎么办?”
“为什么不先托运回家呢?”
“这个办法不错,”塔里娜说。“用不了多久我就跟着回去了。”她顿了一下又突然继续说下去。“可你继母,她会怎样想呢?说真的,她长得什么模样呀?”
“我给你看看她是什么模样,”吉蒂回答道。
她拉开门,塔里娜听见她跑下走廊进了一个女大学生的房间。塔里娜叹了口气,接着自言自语说,
“我做错了吗?我应该拒绝这样做吗?”
她对吉蒂为她安排的角色踌躇不安。同时她又感到,自从她们初次在剑桥车站见面后,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浅黄头发的姑娘。
那是十月里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她那天曾经感到既有点胆怯而又有点紧张。她得到奖学金来剑桥上学,可她完全意识到她之所以能上这儿来,她父母承担了多大的牺牲。
她能到吉尔敦求学,想起来又高兴又激动;可是她走出剑桥车站站台时,她顿时觉得自己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她到底只是一个小姑娘,一个无知的、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她注定会不及格,会不光彩地退学的。
这时,她看见一双明亮的蓝眼睛里着她,两片红嘴唇对着她笑,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看出你要去吉尔敦。你也是一年级新生吗?”
塔里娜的眼睛转到刚才对她讲话的那个姑娘的提箱的标记上,就在那时,两人之间产生了友情。在陌生面孔的人海浬,在奇风异俗的海洋中,在冷漠无情、忙乱喧闹的世界上,她们人地生疏,什么都不懂,这些就使这两个年轻姑娘紧紧连在一起了。
自那以后,塔里娜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豪放不羁的吉蒂。这姑娘的情绪时而狂欢,时而沮丧,时而对人慷慨大方,时而对不满意的事深恶痛绝;家有万贯家财,对金钱却又表示出厌恶和轻视。
象吉蒂这样类型的人物,塔里娜一生从未遇见过。说也奇怪,也许在某些方面,她们非常相似,所以至少就剑桥而言,她们成了难以分离的伙伴。
塔里娜的情绪稳定得多。她有个深深内在的信念,这是吉蒂所缺少的。可有一件事非常明显——她们对彼此的交往是完全满意的。
吉蒂匆忙地回到了房里。
“我知道米丽生特存有《闲谈者报》,”她说。“上星期报上刊登了伊琳的相片。你问我她象什么模样,就在这里,你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她打开报纸,一下扔在桌上。塔里娜弯下腰看去,一这是一张在舞会上用闪光灯拍的照片。标题是:
美丽的纽百里夫人和迈克尔·塔兰特先生共进晚餐。
塔里娜仔细看了。纽百里太太确实非常漂亮,衣着极为精致。“这是一张冷酷的脸,”她想。但也许她错看了她,从一张报纸上的照片很难看出真面目。她的继母的容貌显然是美的。
仅仅是她这一身时装所花的钱就够格雷兹布鲁克一家过一年的了,塔里娜心里想,接着,她抑制了自己这种想法,意识到这是妒忌。她的眼光从纽百里太太移到相片中她的同伴那里——那是一个有一张清瘦,漂亮的脸,方方的下巴,高高的颧骨的年轻人。这是一张非常吸引人的面孔,她几乎是不由自主地问道:
“迈克尔?塔兰特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