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电影是否能够触动观众的心,引发思考。
而在电影圈,专业人士对宁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其中,燕京电影学院教授的意见最为尖锐。
教授认为,对于像宁浩这样的年轻导演来说,首先应该要的是艺术,而不是商业。
面对这样的评价,宁浩并没有反驳。
他知道,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追求。
而他,只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宁浩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
灯光昏黄而温暖,柳颜与宁浩相对而坐。
窗外,夜色已深,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
而室内,两人的声音在空旷中回响,带着对电影无尽的热爱与执着。
“柳颜,你知道吗?现在这部电影上映后,反响热烈,观众们的喜爱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与此同时,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
宁浩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又充满了坚定:
“有人说,这部电影除了恶搞和疯狂,一无是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柳颜轻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理解:
“或许,是那些《碟中谍》的致敬、《千手观音》的巧妙融入,还有周星驰式的幽默,让一些人觉得你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流行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界限。”
宁浩摇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
“恶搞?我不这么认为。”
“每个元素的存在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比如那场吊梁而下的戏,如果不是因为声波警报器的设定,又怎会如此设计?”
“这不是无厘头的恶搞,而是剧情需要的巧妙安排。”
“当然,戏谑的成分确实存在,电影嘛,总得让观众乐一乐。”
柳颜轻笑,话题一转:
“你曾说,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因此心态轻松。”
“但业界有人评价,说你是商业电影的‘童工’,认为你太年轻,过早地被市场所裹挟。”
宁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
“童工?我可不是十八岁的小毛孩了,二十八、九岁的年纪,足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燕京电影学院教授他们给我的建议,我都虚心接受,因为他们出于真心关怀。”
“但我认为,商业与艺术并非水火不容,非要站在对立面。”
“商业片也能蕴含艺术价值,艺术片同样能赢得票房。”
“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太过狭隘。”
“我只想做我认为对的事,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关键在于品质,要做就做到最好。”
柳颜点点头,话题再次深入:
“还有人说,华夏年轻导演讲故事,往往从模仿开始,甚至有人用‘抄袭’这样的字眼。他们认为你的电影与盖·里奇的风格颇为相似。”
宁浩坦然一笑:
“模仿是学习的一部分,人总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如果我做得不够好,那就先学习,再创新。”
“艺术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没有凭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