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女知青对这个安排也没有异议,因为叶珍珍确实考虑得很周全,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分配既公平又合理。
做老师总比在加工厂轻松多了。
叶珍珍环视一圈,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便说道:“好,就这么定了!今天下午我就去找大队商量,尽快安排厂里的招工考试。新工人来了后,你们带两天,然后就可以正式转换角色了。”
听到可以很快转岗的消息,女知青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一位女知青举起手问道:“那,我们也能搬到学校的宿舍去吗?”
知青点的住所条件实在差,土墙屋又湿又暗,还常常漏水,而且几个人挤一间,确实不太舒服。
而新盖的单身宿舍虽小,却至少是砖瓦结构,能摆下一张大床。
另外两位已婚的女知青也跟着问:“我们也想搬,家里人多太挤了。”
叶珍珍回答:“当然可以,这是老师的福利。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得努力工作,表现不佳的话,房子可是要收回的哦。”
“怎样才算是表现好呢?”有人接着问。
“用心尽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午饭时,叶珍珍向王国栋提起了这件事。
王国栋一边吃饭一边点头,想了想又说:“这样一来,其他大队的知青可能就没有多少机会了,他们会怎么想呢?”
“其实还有很多岗位。目前只有几位知青会担任教师,我们小学有五个年级,学生多,每个年级我都打算设两个班,总共十个班。每个班配一名语文老师和一名数学老师,就需要二十个人。初中两个年级也是同样的配置,再加上一些选修课的老师,需求量很大。”
王国栋张大了嘴巴,即便是他这个读书不多的人也知道,这样的师资配备有些奢侈。
王三顺也插话道:“这老师配得是不是太多了?我以前去公社看到的都是一个老师带两个班。”
叶珍珍表示理解:“我知道,但我这么做是有目的的。”
“为什么呢?这样我们的支出会增加很多啊。”王国栋问道。
“国栋哥,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工资,或者直接给这些知青算工分,发放粮食。”
“这不是一样的吗?开销还是很大啊。”王国栋已经以队长的身份思考问题了。
叶珍珍对此感到很欣慰,因为王国栋还不知道未来的几年里,知青们将陆续返回城市。他对这些事情有所顾虑也是合理的。
叶珍珍解释:“虽然开支会增加,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将来知青回城的可能性。”
王小雪来了精神:“真的吗?以后知青有机会回城?”她是不是也可以寻找合适的机会了。
叶珍珍对小雪说:“小雪,我只是设想而已。”
叶珍珍接着说道:“咱们不知道知青会不会回城,但得提前准备。古人说得好,没有长远打算的人,眼前就会遇到麻烦。如果有一天知青们都走了,学校里就没有足够的老师了,那该怎么办呢?”
王国栋想象着那种局面。
“所以国栋哥,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足够的老师,保证知青和本地老师的数量一样。这样一来,即使知青离开了,我们也能够应对。”
“另外,我对本地老师的知识水平有些担忧,可以让知青们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将来知青离开后,本地老师也能独自承担起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