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没有虚度光阴,即使学艺不精,她也计划将他们全部留下。
这个时代,掌握一点技术的人才非常稀缺。
即便他们只是学到了一些基础,也已经非常难得。
经过一番努力,她已经用粮食与他们的大队谈判,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学习时间。
一旦学成,这些人将会被留在大河村,各自负责一部分养猪工作的维护,同时还可以指导新徒弟,确保未来有人接手这些工作,即使他们最终回城了也不必担心。
送走三人后,叶珍珍向队里汇报了此事。
王国栋问:“真的需要四个人吗?”
大队的其他干部也认为人数过多,毕竟之前的养殖员数量并不多,更何况是几位知青。
叶珍珍解释道:“确实需要,因为这是我们队第一次大规模养猪,许多社员对此一窍不通,单靠我的讲解可能效果有限。”
“因此,我认为今年我们应当格外重视,避免社员们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四名知青,不发工资,只计算工分,表现好的年底额外奖励肉票。这样的成本并不高。”
这确实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但机会给了知青们,大队干部们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河村人,他们更希望好机会能留给本村的年轻人。
遗憾的是,村里的年轻人中,有文化的并不多,即便有几个有文化的,也没有机会继续深造。
叶珍珍提议:“我觉得我们可以挑选一些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抽出时间去当学徒,学习一些知识。”
张主任赞同:“确实,我们平时也接触不到那些专业的师傅。”他接着说,大河村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只有沈从钧的爷爷在外地有些成就,但他很早就离开了村子,而且很少回来。
村民们意识到,建立学校是一件多么明智的事情。
以前可能觉得教育的重要性不是那么明显,但现在真正需要人才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好处了。
这只是个开始,未来随着村子的发展,对有知识的年轻人的需求会更大。
幸运的是,村里已经建起了学校,不然这些机会就会被其他村子的人抢走了。
村干部们对叶珍珍的建议一致表示支持。
他们认为,首次尝试养猪,缺乏经验,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成功。
王国栋更是全力支持。
他认为珍珍的观点非常中肯。
他说:“要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作为村长,我不能再吝啬了,将来要投资教育,培养人才。”
计划得到批准后,王国栋亲自前往其他村落协商,希望将一些知青调到自己的村子里来。
那些村落的负责人一听,乐得立刻答应,因为管理知青实在是一大难题,他们往往不愿意认真工作,还会惹事生非。
不过,这些村落的负责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借机提出了一些小要求,比如减少孩子的学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