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儿嘛,自然是要宠着些。
这不,邢泽点了名,赵官家就算是挤,也要给他挤出几个人选来。
眼下这位苏轼,便是被点名的其中一位。
坦白讲,赵官家不是很满意他的成绩。
按照苏轼的名气和欧阳相公的称赞,赵官家觉得苏轼即便不是状元,那也该名列前茅才对。
谁知道他作文竟然还能写跑题!
不过看在被邢泽点名索要的份上,赵官家还是按耐住了,准备看看小苏同学将来会不会有大出息。
此时的赵官家,压根想不到面前这位让他不满意的苏轼,在历史上的几年后,将会在制科考试中一鸣惊人,取得第三等(一等二等为虚设,第三等其实就是一等)的好成绩,被誉为“百年第一”,其后更是名作流传千古,引无数学生一把一把薅头发。
当然,那只是历史上。
现在是剧世界,苏轼还能不能、会不会参加制科考试,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一切都是未知。
“卿便是苏子瞻?”
“回陛下,学生正是。”
“且抬起头来。”
苏轼依言抬首,天子不得直视,便目光下垂。
“少有才名,果然不凡。”
这种时候,即便赵官家心里有什么想法,他也不会扫兴的说出来。
唱名赐第,主打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
赵官家简单夸了一句,并未多说什么,便示意一旁的礼部贡院官员宣布任命安排。
“眉州苏轼,年二十,乙科四甲,赐进士出身,授辽阳府辰州主簿,望尔悉心国事,造福百姓,再创佳绩。”
是的,你没看错,小苏同学就是四甲乙科。
但这并不代表小苏同学文化水平不高。
大宋进士考,总的来说分为四场:
策、论、赋、帖经墨义。
所谓策论赋,就是写文章,帖经就是默写经典中的段落,墨义就是笔答经意,类似文言文翻译。
小苏同学的论和帖经墨义非常出色,一篇《刑赏论》令考官们大为赞赏,帖经墨义更是拿了个第一。
但是吧,他偏科!
严重偏科!
大抵是过于聪慧了,思维总是不由自主的发散,直接把赋给写跑题了,策写得也一般。
综合殿试结果,最后只得了四甲乙科。
但是这不重要。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即便是四甲乙科,也丝毫不影响他在士子们心中的地位。
“学生苏轼,领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闻得自己将被遣往塞外苦寒之地,苏轼并没有什么不乐意。
相反,他对靖北还挺有兴趣的。
说起来,他和靖北其实有一些渊源,毕竟有个“师兄”被拐去了,苏轼登门谢师时可没少听欧阳相公念叨。
如女子坠入情网常由好奇引起一般,苏轼也十分想亲眼看一看,靖北究竟魅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