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王爷看起来,才过去了两天,陛下已无大碍。那么顶多十几日,他体中的毒气也就能尽去了。
看看皇帝又能坐起来看书了,马王才敢离开翠微宫,到长安看一看情况。
而这份马王爷可以带刀上朝的诏书根本不是以前写的,只是在他离开翠微宫时写好、又将日期提前了,但给李治带来的惊骇却无法言表。
此时,马王站在朝堂上,看着太子李治——他的兄弟脸上一会青一会紫,被永宁坊抬出来的李靖、李忠这一老一小两个人折磨得体无完肤。
樊莺的话句句毫不留情、如揭疮疤,不知太子还能支撑多久。
这两件事才是李治最最不能承受的,忽视儿子陈王受委屈,说明太子不慈。忽视卫国公府的病情,说明太子不仁。
更有樊莺一介女流当众讥讽,这是极大的不敬,太子因此颜面扫地,几乎就在太子座位上坐不住了。
太子道,“是呀,二王兄多久也未回过长安了,寡人是有些忘情,因而忽略了其他,但卫国公病重,寡人一定要代父皇、亲至卫国公府探视,”
马王冷冷地道,“不必代吧,国公与父皇的情意,我们晚辈怎么能懂,再说陛下会不会亲至卫国公府?”
这又是兼具讽刺与警醒的话,比樊莺的话更让李治难堪。
李治在内心中呐喊道,“你这是欺人太甚!你不让我代我便不能代?我不代难道能你代?也许你仍不知陛下已然殡天了吧?我且不惹你,你不似我,手中有‘立晋王为太子诏’,倒看我们谁能笑到最后!”
李治十分大度地笑了笑,起身道,“不代也可,兴许陛下已经在卫国公府了呢,但寡人这便起身赶往卫国公府探视病人,散朝!”
说罢,他一拂袖子离座,将一众朝臣丢在下边,自行走了。
他不能与马王硬扛,只能忍耐,直至翠微宫皇帝殡天的事情浮上水面,那时他对于马王的优势,才会最终地显露出来。
示弱,等待时机,这也是个策略,一味的争强斗狠并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许多朝臣都从马王、以及马王侧妃樊莺的行事上,看到了他们不同以往的态度,这完全是对太子的不敬啊!
要知道在以往,马王爷是很在意朝堂礼节的,讲话向来不会冲撞到谁,对于一班老臣更是如此,更不必说对太子李治了。
今天不同于以往!是,皇帝允许马王带刀上殿的诏书,今天才被永宁坊拿出来,但这绝不会是马王夫妇二人、对东宫态度突然大变的真实原因。
因为这份诏书早就有了,但马王在今日之前,一直对太子恭敬有礼。那么原因根本不在诏书,如果找不出什么别的缘故,那么一定就是因为他们所说的——
太子对老臣不仁,对幼子不慈!
而李治的态度也很有意思,樊莺那么贬损挖苦,堂堂的太子殿下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但愣是容忍着不去计较。
长孙润站在朝班里也十分奇怪,自从再次升到兵部,他还从未在朝会上开口讲过话。想不到,马王说话竟然这么冲,而且还是对着太子。
长孙无忌转身下殿时,对着对面的老儿子使眼色,不让他过度地表现不稳重,不过他看出来了,马王府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对李治一点情面都不留。
回到后边,李治只字未与太子妃说他朝堂上所受的委屈,太子要她立刻收拾一下,陪同去卫国公府上探视。
他感觉马王府上所有的王妃一定都会去探病,别看她们来东宫不积极,但去卫国公府,她们一定都会去的。
李靖是马王殿下公认的老师,眼下卫国公病重,马王府一定会在仁孝上与东宫一较高低,她们不都去才怪。
那么东宫在这方面不能差过马王府,李治与太子妃商量,是不是叫萧氏也去一趟,另外,郑宫人、刘宫人、杨立贞都要去。
当然,这些女人就与马王府的王妃们没法儿比了,但这不正好说明太子李治清心寡欲?不好美色?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治国理政上?
临行,太子妃还特意提醒李治说,让柳爽带足他信得过的人、加强东宫此行的护卫,绝不能出现一点纰露,因为卫国公府可不是东宫。
李治当然认同,吩咐柳爽做好准备,不过他不屑地对妻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