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激起千层浪。
皇子们脸色不同程度地变了。
翁贵妃眼神慌乱,害怕自己自行出掖庭的事被人知道。随之而来的是,害怕皇上定的是二皇子或者三皇子为太子。
那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心机了。
周均安是皇上最信任的臣子,即便为太子太傅,也不曾偏帮过太子几分。
对于夺嫡争斗,更是从不表态。
一切都由皇上定夺。
所以皇上立密旨的事,极有可能只告诉了周均安,以及身边的李公公。
兵部尚书问:“不知皇上把秘旨放在何处?”
周均安道:“皇位的牌匾后。”
在大家惊愕又理所当然的眼神中,公公们从牌匾后把圣旨拿了出来。
掌印太监大声念道:“太子妃宁氏智勇双全,见识广博,若朕无力理政时,即封太子妃宁氏为摄政王,辅助朕治国理政。同时命周太傅协助太子妃执政,望其能以大封为重,日后辅佐新帝,使大封步入繁荣昌盛。”
圣旨念完,所有人不可置信。
翁贵妃更是不顾体面,大声道:“这不可能,不可能,圣旨一定是假的,是假的。皇上怎么会留这样的秘旨?”
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是翁家暗中扶持上来的,比翁贵妃要冷静得多。
“监国一职事关重大,太子妃作为女子,恐怕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女子不得干政,如今让太子妃监国,恐有违背祖训。”
“皇子们都在,即便没有皇子,还有众位藩王,如何也轮不到太子妃监国。”
支持皇子们的朝臣纷纷站出来反对。
“我愿协助太子妃监国。”周均安的话让大臣们都吃了一惊。
一位大臣道:“周大人,您是首辅,公务繁忙,若再分心协助太子妃监国,岂不是太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均安坚定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封如今被水灾火灾虎患侵蚀,我愿为大封鞠躬尽瘁。”
大臣们都被周均安的话感动。
若由他协助太子妃监国,大封不会太差。
“只是,监国需要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工部侍郎李项提出自己的想法。
宁晚桥开口:“诸位大人的顾虑本宫理解。李大人觉得如何才算有能力?”
“去年和今年,大封各地遭遇火灾、大旱、蝗灾、雪灾,在皇上和太子的治理下,灾情有所好转。如今又遭遇洪灾、地动,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太子妃如何处理?”
“派赈灾大臣前往灾区,妥善安置百姓。”
李项冷哼:“国库里的银两都拨给灾民了,如今挨饿的人只多不减。又该如何?”
宁晚桥道:“如今全国都在闹灾,恐怕也没有人能捐银两。自然只能从节省各种开支来凑银子了。”
吏部尚书问:“太子妃打算怎么节省开支?”
宁晚桥答:“自然是举办出宫典,遣散宫里的宫女。若是有愿意回家团圆的妃嫔,也一同应允。她们用的胭脂钱每年就得数十万,穿戴要多出十几倍。同时节省宫里的膳食开支,削减地方向朝廷进贡数目。”
户部尚书道:“这些方法,若只能暂时缓解灾民眼前的困境呢?坐吃山空后,太子妃又如何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