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放着的是侯宝林的相声段子北京话:
甲 现在人都学北京话。
乙 是啊。
甲 现在学北京话正确。
乙 哎。
甲 因为什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 那倒是啊。
甲 像北京土话这路话不行啊。
乙 啊。
甲 这两个人“你们二位怎么论啊?”
乙 哦,怎么论?
甲 怎么论。
乙 嗯。
甲 这东西我买一个多少钱:“论斤多少钱?”这个“论”字儿我找不着。后来我一研究是“论”字。
乙 哦,“论”!
甲 论,论斤要,或者“你们二位怎么论”?是弟兄啊,还是叔伯,怎么论。
乙 哦,是是。
甲 是不是?
乙 嗯。
甲 过去也有过,说让人都学国语,叫什么?叫国语啊。
乙 啊,国语。
甲 国语。就没推开。有很多人,提倡学国语,那国语说得不是味儿啊。
乙 国语。
甲 过去那个电影里,不是净说国语吗?
乙 哦。
甲 一说话这味儿:“好喽好喽,我已经知道你的心里,可是我并没有答应你啊!”
乙 这就叫国语啊。
甲 哎。“是的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好喽好喽,我们俩一道走好喽!”就这味儿。他们也拿这个当作北京话。
炕上的祖孙三代被逗乐的前仰后合……
苏里端着一盆热水走到正看电视的娘仨儿前。
“娘,你泡脚吧。”
苏里娘:“泡啥脚哦,俺又没干啥活儿。”
应九娘就乐:“娘,他叫你泡你就泡,你儿子孝敬您呢。”
苏里娘挪着身子过去,把脚放进热水里。
苏里蹲在地上缓缓地揉捏着娘的双脚……
“娘,前几年你在俺姐家过得还好不?”
苏里娘:“说实话,你姐和你姐夫对俺挺好的,啥活都不让俺干,有啥好吃的也都先紧着俺,可不知咋地,俺在县城就是呆不惯,还是喜欢咱家的热炕头。”
苏里点头:“嗯,那以后就让你儿媳妇把炕给你烧热乎点……”
应九娘:“用你嘱咐,俺啥时让娘睡过凉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