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原本的赞誉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冬日的寒风冻结。
大臣们的目光纷纷投向突然站出来的那位大臣,脸上露出惊讶和疑惑的神色。
宋公,一位资深的大臣,眉头紧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质疑。
“李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辅国公的功绩不足以弥补他的手段吗?”
李大人不卑不亢,继续说道:“宋公,辅国公的功绩自然不容置疑,但他的行动也必须受到朝廷法度的约束。”
“直接斩杀朝廷命官,这无疑是对朝廷权威的挑战,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梁王的嘴角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心中暗自得意:“好戏终于登场了。”
“苏哲啊苏哲,你的功绩虽然耀眼,但这次你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过,似乎在寻找着下一个发言的机会,准备进一步煽动情绪,扩大影响。
宋公则显得义愤填膺,他站出来为苏哲辩护,声音铿锵有力。
“陛下,辅国公所杀的黄府尹和张县令,他们勾结山贼,鱼肉百姓,贪腐无度,民怨沸腾。”
“这样的人,死有余辜,辅国公杀他们,正是为民除害,何罪之有?!”
李大人则不甘示弱,反驳道:“宋公,即便如此,也不能由辅国公擅自处决朝廷命官。”
“朝廷自有法度,岂能任由个人随意裁决?”
“此事若不严惩,日后谁还把朝廷放在眼里?”
女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她的目光在宋公和李大人之间来回移动,心中也在权衡着如何处理此事。
她知道,苏哲的行为虽然出于正义,但若不加以约束,可能会破坏朝廷的法度和秩序。
朝堂之上,随着宋公和李大人的争论,气氛迅速升温,原本肃穆的朝议变得喧闹起来。
支持苏哲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为他辩护,而抨击苏哲的大臣们也不甘示弱,双方的争论声此起彼伏,场面变得混乱。
一位支持苏哲的大臣,声音激动地说道:“辅国公为国为民,铲除贼寇,他的行为是出于对百姓的保护,怎能因为手段激烈就全盘否定他的功绩?”
立刻有反对的大臣反驳:“保护百姓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无视朝廷法度!辅国公的行为,无疑是对朝廷权威的挑战,如果不加以制止,今后谁还遵守法度?”
另一位支持苏哲的大臣,试图平息争论,语气平和地说:“诸位,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就忽略了辅国公的贡献。”
“他的行为虽然有争议,但他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我们应该客观评价。”
然而,抨击苏哲的大臣并不买账,他的声音尖锐而有力:“初衷再好,也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
“辅国公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这是对朝廷法度的蔑视,我们必须严惩不贷!”
梁王站在人群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的内心却是波涛汹涌,心中暗想:“这场混乱正是我所需要的,苏哲的声望越高,他受到的攻击就会越猛烈。”
“我要利用这个机会,让苏哲的名声一落千丈。”
女帝看着朝堂上的混乱,眉头紧锁。
她知道,如果不尽快平息这场争论,可能会对朝廷的稳定造成影响。
她敲了敲龙椅旁的金钟,清脆的钟声响起,朝堂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女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位爱卿,朝堂之上,不得喧哗。”
“苏哲的功过是非,朕自会明察。朝廷的法度不容侵犯,但功臣的功绩也不容抹杀。”
“此事,朕会召集相关大臣,详细调查,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