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决心全力以赴,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比试开始,大辽国的一位文臣首先出题:“请以‘辽河风光’为题,作诗一首。”他的声音在朝堂内回荡,带着一丝挑衅和自信。众人皆沉默不语,气氛紧张而凝重。
只见那文臣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自己的题目充满了信心。而坐在一旁的夏三少则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沉稳。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朝堂内渐渐陷入了一片沉寂。众人都凝神思考,眉头紧皱,试图在脑海中构思出一首完美的诗篇来应对这场挑战。
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凝视天花板,有的甚至闭上了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就在这时,夏三少突然睁开了双眼,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道:“辽河浩荡水天宽,两岸风光入眼帘。绿树成荫遮炎日,红花满地映晴川。”
他的声音清澈而悠扬,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朝堂之上。每一个字都仿佛带有魔力一般,将人们带入了辽河的壮丽景色之中。在场的众人不禁为之倾倒,纷纷点头称赞。
接着,夏三少继续念道:“渔舟唱晚归帆影,雁阵惊寒过暮烟。此景此情何处有,只在大辽好山川。”最后一句落下,整个朝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辽河的美景,更表达了对大辽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夏三少微笑着向众人鞠躬致谢,他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这次比试让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大宋国赢得了荣耀。
他的诗句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又似那飘逸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诗句所营造出的意境深远而宁静,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
每一句诗都是那么的生动形象,将辽河的壮丽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心驰神往。
朝堂内的文臣们听后,纷纷点头称赞,对夏三少的才华表示钦佩。他们相互之间低声议论着,对这位年轻才俊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表示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轮到大辽国的文臣作诗。他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其中一位以"大辽盛世"为题,用豪迈激昂的笔触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另一位则以"边疆风光"为题,用细腻生动的描写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
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对大辽国的热爱与赞美,让人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强大和自信。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文臣们的才华,更体现了大辽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夏三少仔细地倾听着每一位文臣所朗诵的诗作,将其中的精华之处铭记于心,并从这些诗作中汲取到了丰富的灵感和营养。他深知,自己身为一个外来之人,能够在这场激烈的比试中与大辽国的文臣们不分伯仲、旗鼓相当,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此,他格外珍视这次难得的机遇,全力以赴地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这场斗诗让大辽国的文臣们对夏三少赞不绝口,他们惊讶于这位三少爷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采出众,不禁感叹道:“真不愧是大家风范!”
夏三少与大辽国的文臣们互相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一举动既是对彼此才华的认可,也是对这段珍贵友谊的尊重。双方都希望通过这次斗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追求更高的文学境界。
这场比试不仅加深了夏三少与大辽国文臣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也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试结束后,朝堂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而愉快。萧太后坐在龙椅之上,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对夏三少的才华与风度大为赞赏。
“夏三少,你的才华果然名不虚传。”萧太后开口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股威严与亲切,“今日这场斗诗,你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更促进了我们大辽国与贵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朕心甚慰。”
夏三少闻言,连忙躬身行礼,谦逊地说道:“萧太后过誉了。我不过是借题发挥,侥幸能与大辽国的文臣们平分秋色。这场比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敬佩大辽国的文化底蕴与人才辈出。”
萧太后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好一个借题发挥!夏三少,你不仅才华出众,更有着谦逊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大辽国所欣赏的人才。来,朕赐你一杯御酒,以表朕对你的赏识与欢迎。”
说罢,萧太后亲手端起一杯御酒,递给夏三少。夏三少接过酒杯,感激地看了皇帝一眼,然后一饮而尽。御酒醇厚绵长,入口即化,让他不禁陶醉其中。
朝堂内的文臣们也纷纷向夏三少敬酒,表示对他的敬佩与欢迎。夏三少来者不拒,与众人畅饮谈笑,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场斗诗不仅让夏三少在大辽国朝堂之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风度,更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少爷深知这场比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友谊的见证。
在欢声笑语中,这场斗诗活动渐渐落下了帷幕。夏三少与大辽国的文臣们相互道别,约定下次再会。
“夏公子,可否还记得我?”萧太后一脸微笑地看着夏三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紧张。
夏三少皱起眉头,仔细端详着萧太后的面容,似乎在努力回忆。过了片刻,他缓缓说道:“嗯……是有些面熟,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听到这句话,萧太后的脸上立刻泛起一抹红晕,心中暗自庆幸夏三少并没有完全想起他们在密室里所发生的一切,看看夏三少在密室里发生了两次关系,都是在夏三少昏迷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此时此刻的情景,他也把夏三少想起来,要是想起来那多尴尬呀。
三少爷轻声回应道:“是啊,在密室的时候看见你,就觉得眼熟。”
然而,夏三少的下一句话却让萧太后的心跳加速。“在密室门口看到你的时候,我就觉得眼熟,但是一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萧太后不禁松了一口气,原来夏三少只是记得在密室门口见到自己时的情景,而对于两人在密室中的亲密接触毫无印象。
她暗中庆幸自己逃过一劫,觅食的那段经历那段她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萧太后:“两年前我去大宋国游走的时候,我们两个见过面的。”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神秘的光芒,仿佛在回忆一段遥远的往事。
夏三少皱起眉头,努力地思索着,但脑海里却没有丝毫的印象。他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记得这段经历。
萧太后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他会如此反应。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夏公子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当时你借我了十两银子,还帮我赶走了那个可恶的恶霸。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那段记忆对我来说依然清晰可见。”
夏三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看似平凡的女子竟然与他有着这样一段过往。他开始仔细打量起萧太后来,试图从她的面容和神情中找到一些熟悉的痕迹。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唤起那被遗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