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兵魂作品 > 第322部分(第1页)

第322部分(第1页)

种至高无上的威严。

这就是?

薛郎眼睛虚了虚。

他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文物爱好者收藏家,但传国玉玺的一些信息他还是知道的,没想到眼前这方大印就是。

根据记载,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传国宝,为华夏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刻,其方圆五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相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因此使得许多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大地二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传国玉玺自秦朝被制成之后,一直在各朝代流传,直到宋代之后,金兵破汴梁,微钦二帝被掠,而传国玺也被金国掠走,从此销声匿迹,虽然在元明清三代时有出现,但基本都是谣传而已。

虽然现代没有了皇帝,传国玉玺也不再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却成为了华夏最珍贵的至宝之一,引得许多专家学者想要找出其下落,可是最终都是一无所获。而自己,机缘巧合下居然在这远离华夏的地方见到了它。

是不是真的……

薛郎脑海里掠过这个念头。

虽然可以解释的通金之后玉玺踪影全无是元代时期被天蝉子得到,带到了这里,导致华夏没了它的影踪,但还是不敢相信。

柳败城看出薛郎的疑惑,指着玉玺说道:“其实你不用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你怎么能确定?”

薛郎还是不敢置信。

柳败城笑了笑,说道:“我先说说一些历史佐证,你就明白了。”

不等薛郎说话,指着玉玺说道:“汉献帝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并且命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际上却是欲盖弥彰罢了。

在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如曹丕当初一样,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自此归晋。

只不过在公元311年,前赵国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更是别出心裁,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说完,指着那方大印说道:“你看这里,这就是当年曹丕命人刻下的。”

薛郎的确看到了玉玺的肩部刻着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这是曹丕欲盖弥彰的举动,而在右侧,则是刻着后赵国石勒所加的几个字,天命石氏,跟记载的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在玉玺下方的一个角上,看到一块与玉玺色泽毫不相同的金黄之色,看起来清清楚楚,猜想这恐怕就是王莽将玉玺扔在地上时,所摔破的一个角,之后用黄金补上的位置。

琢磨着,伸手拿起玉玺翻过来一看,果然刻着八个篆字,可惜他不认识,但不耽误他知道那是什么。跟着,看到了被黄金补上的那一个角的全貌,心里动了动。

一块与玉玺色泽毫不相同的金黄之色,看起来清清楚楚,这恐怕就是王莽将玉玺扔在地上时,所摔破的一个角,之后用黄金补上了。

这个角补的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让人看起来十分的舒服,只是让薛郎疑惑的是,为什么王莽没有用摔掉的碎玉修补,反而用黄金,猜想或许那碎玉碎成了多块,无法修补了吧。

柳败城没有急于上手,在薛郎琢磨的时候说道:“要想辨别真伪,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唐末五代的一位道门领袖杜光庭所作的一本小说中的记载,“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颜色?

薛郎心里一动。

当年霍建业给他讲解玉石知识的时候他曾经好奇的问过,想知道完璧归赵的和氏璧最后是不是被雕刻成了玉玺,和氏璧又是什么玉质。

回想着,他拿着玉玺的转动着,验证下这杜光庭记载中所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的话,那么就说明杜光庭见过真正的传国玉玺,如果不是,那就说明这是杜光庭所杜撰出来的。

果然,他在这玉玺的侧面看到了与正面毫不相同的色泽,一片碧色,也就是青绿之色,看起来犹如一块美丽的碧玉一般,让人难以置信。

通过之前的观察,薛郎发现这传国玉玺的玉质,虽然与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有些相像,但却要超过羊脂白玉,而且观察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同,此时从侧面,看到了玉石变换了一种颜色,已然可以确定,它不是和田玉了。

传说这块玉是由卞和在荆山发现的,属于荆山玉,关于荆山有没有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

薛郎记得霍建业曾经说过,以前,荆山当地政府的玉文化研究中心对外宣布,历经三十多年的探寻,终于在荆山发现了玉矿,并且展示了挖掘出来的玉石原石。

霍建业也查看过资料,只是挖掘出的大多是金玉,或者是绿玉,还有战国红和木纹色的玉等等,至于这如羊脂白玉一般色泽的玉,他确从未听说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