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颉利,他一路逃到灵州东北,投奔了苏尼失,准备再度逃往青海的吐谷浑。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出兵胁迫苏尼失交出颉利,颉利带数骑逃走,藏匿荒谷。苏尼失畏惧唐军兵威,派人抓获了颉利。
三月十五日,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众抵达苏尼失大营,带走颉利并押送长安。苏尼失随即率众降唐,大漠以南再也不见突厥人行踪。
四月初三,颉利被押到长安。太宗在顺天楼召见,指责他说:“你凭借父兄事业,纵淫暴虐自取灭亡,这是罪过一;数次与我结盟,却屡屡背弃,这是罪过二;恃强好战,以致生灵涂炭,这是罪过三;毁我田亩,抢我子女,这是罪过四;我赦免了你罪行,你却迁延不来,这是罪过五。然而自打便桥会盟,你没再组织大规模的犯边行动,所以才饶你不死。”
颉利哭着叩谢退下,太宗给了他个太仆(养马)的官,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体面生活。
太上皇李渊听说生擒颉利,感叹着说:“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围困白登,他子孙没能为他复仇。如今我儿子却能扫平突厥,看来我所托得人啊!”
随即在凌烟阁设宴,召来太宗及朝中权贵痛饮,酒到酣处,太上皇弹起琵琶,太宗起身舞蹈,公卿们轮流起立敬酒庆贺,闹至夜深才尽欢而散。
征服了突厥,远方各国前来长安朝贡的使者络绎不绝,穿着长相各不相同。
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请记录这万邦来朝的盛大场面,得到太宗允准。于是就有了大画家阎立本所绘《王会图》,流传后世。
户部上奏:截止贞观三年(629年)十二月,中国人从塞外归来,以及四夷前来降附的,共计男女一百二十余万人。
【06】妥善安置,突厥变为唐家将
突厥灭亡后,其部落有的向北归附薛延陀,有的向西投奔西域,降唐的还有十万余人。
如何妥善安置好这些人,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定,太宗专门下诏征集群臣意见。
多数大臣认为:“应将他们迁徙到衮州和豫州(泛指山东、河南)之间,分散居住于各州、县,教会他们耕田、织布,把他们同化成农民,让塞北永成荒漠。”
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应将他们放置于河北,选任酋长,统领各自部落,可以永绝后患。”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突厥,表面上是一个国家。实则种族众多,各有首领。应趁他们离乱,各自推选领导,让其互不统属。比如阿史那氏,也只让他统领自己部族。国家分散就容易被我制服,势力相当就难以互相吞并,他们各自保全,必然无法再与大唐抗衡。同时在定襄设置都护府,统一节制各部族,这才是安边固防的长远大计。”
夏州都督窦静认为:“戎狄的习性有如禽兽,靠刑法恐吓无效,以仁义说教无用,况且其思念故土之情,不易磨灭。放到中原有害无益,恐怕一旦生变会乱我国土。不如趁其破败予以法外施恩,封给他们王侯称号,赐给他们宗室公主,分割其土地,拆离其部落,让他们益发弱小,容易被我控制。使之成为藩臣,永世助我保边固疆。”
温彦博认为:“迁徙到衮、豫之间,违背他们的生活习性,不是存养他们的好办法。请按光武帝刘秀做法,将他们仍然置于塞外,保全他们部落,尊重他们习俗,成为中原的屏障,这才是善政。”
魏徵认为:“突厥世代为寇,是百姓的仇敌。如今幸亏破亡,陛下不忍心全杀了他们,应将他们放归故土,不能留在中原。戎狄人面兽心,弱小时归顺,强大时叛乱,这是他们的常性。如今归降的有十多万人,数年过后人数翻倍增长,定会成为我们心腹大患。晋朝时胡、汉混居于中原,郭钦、江统都劝武帝司马炎将他们驱逐至塞外以绝后患,武帝不听。结果仅用二十年,中原就成了戎狄的牧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温彦博说:“王者对于万事万物,都应一视同仁。如今突厥穷困投奔于我,为什么要扔下他们不管!孔子说‘有教无类’,若要从根本上拯救他们,就要传授他们赖以为生的技能,教导他们懂得礼义廉耻。这样以来,数年过后他们就成了我大唐臣民。然后再选拔贤良当酋长,让他们进宫担任护卫,使之畏惧国法而心怀感恩,又会有什么后患呢!”
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理念,综合这些意见优长,将突利小可汗领土划为顺州、佑州、化州、长州四州,设置顺州都督府管辖;将颉利可汗领土划为六州,设置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管辖。
五月初七,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临行前太宗交代说:“你祖父启民投靠隋朝,得以做上大可汗,这才拥有了漠北土地。你父亲始毕不知感恩,反而背叛隋朝为患中原,最终国破家亡。我不立你为可汗,是有鉴于启民的教训。如今让你做我大唐都督,你应遵我大唐律令,不得互相侵犯。不仅可以让中国永久安宁,更可永久保全你的宗族!”
五月初八,任命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
阿史那思摩在颉利败亡时,一直没有背叛,与颉利同时被擒。太宗嘉许他的忠心,不久又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北开州都督,让他统领颉利旧部。
五月十三日,任命突厥贵族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余归顺的酋长,也都任命为将军、中郎将,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以上官员就达百余人,几乎占了朝廷官员一半,居住在长安的突厥权贵近万家。
太宗一视同仁的做法,深深感化了这些桀骜不驯又骁勇善战的突厥人,使得他们得以完美融入大唐怀抱,涌现出阿史那社尔、哥舒翰、李光进等一批灿若繁星的名将,为大唐的武备力量注入了强大基因,成为无敌天下的雄师劲旅!
五月二十三日,御史大夫萧瑀弹劾李靖在击破颉利时,放纵士卒抢掠突厥财物,请交有司审查。太宗叫来李靖大声责斥,李靖叩首谢罪,未发一言。
过了些日子,太宗说:“当年隋朝名将史万岁击败达头可汗,隋主不但不赏,反而找茬杀了他。朕不会这样,朕会奖励李靖的功劳,免除他的刑责。”
于是诏令,加封李靖左光禄大夫、赏绢一千匹、享受五百户赋税收益。不久,有司查清萧瑀所奏不实,太宗找到李靖,诚恳的说:“以前有人诬陷你,现在朕已明白了,请你不要介怀。”又加赏李靖二千匹绢。
八月二十二日,升任兵部尚书李靖为右仆射,进入宰相班子。
营州(治柳城,今辽宁朝阳)都督薛万淑,派契丹酋长贪没折劝说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各部落,奚、霫、室韦等十余部落纷纷归附大唐。
二十六日,逃到高昌的突厥宗室阿史那欲谷设听说哥哥突利在大唐当了都督,前来降附。
九月初六,伊吾(新疆哈密属县)城主以所属七城来降,大唐设置西伊州予以管辖。
一次朝会中,太宗感叹着对长孙无忌说:“朕刚即位时,有人上书给朕,让朕牢牢掌握大权,不要交付臣下;又说应当征伐蛮夷,震耀四方。只有魏徵劝朕‘不要轻启战端,大力发展民生;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听了他的话。如今颉利被擒,突厥酋长都成了朕的带刀侍卫,披发左祍的牧民穿上了我大唐衣冠,这都是魏徵的功劳啊!”
太宗即位四年,贞观元年(627年),关中闹饥荒,一斗米价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大面积蝗灾;三年,又遇水灾。太宗与群臣勤于安抚,开源节流,百姓虽苦却毫无怨言。
等到贞观四年,终于迎来好年景。各地大丰收,一斗米不到三、四文钱,年度判处死刑的仅有二十九人。
东至海边、南极五岭,大唐所属之地夜不闭户,行人旅客外出在沿途驿站领取粮食,呈现一派盛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