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摇晃着表哥的胳膊,“好啦好啦,知道你是好哥哥,那咱们快回家,你快回去下崽崽。”
周建明:“……”你才下崽崽呢。
算了,自家妹子说他两句就说吧。
……
阮秀芝听了儿子下水救人的事,听得一身冷汗。
“下次可别这么冲动。咱们家有一个烈士就够了,再来一个我可真撑不住。”也就她儿子身子骨壮,大冷天的下水没啥事。
这万一有个好歹,阮秀芝简直不敢想象。
一旁阮文及时补刀,“就是,哥你知不知道冲动是魔鬼,再说救知青也评不上烈士。”
正在挖红糖的阮秀芝手一抖,一整勺糖都洒进了碗里。
她横了侄女一眼,又切了两块薄薄的姜片,一并丢到碗里。
刚烧开的热水一冲泡开,顿时散发出一股子辛辣味。
两碗姜糖水被推到兄妹俩面前,“快趁热喝。”
阮文顿时苦着一张脸,声音软的发甜,“姑姑,我好利落了的。”
放了姜,这水就十足的辛辣,阮文总觉得辣嗓子。
她实在不爱喝。
阮秀芝把侄女养大,阮文眼珠子一转她就知道这小皮猴又打了什么主意,还能不知道她这会儿在想什么?
一个眼风扫了过去,阮文登时怂了。
捏着鼻子把这一碗姜糖水灌了下去。
一脸的苦样。
阮秀芝十分满意,说了和周建明类似的话,“少跟那些知青来往。”
幺蛾子多,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招惹了一身骚呢。
知青是文化人,刚来村里的时候,村里人谁不仰着头看他们?
世世代代黄土地里刨吃食的人,最是敬重有文化的人。
然而相处的时间久了,滤镜慢慢的没了。村里人都瞧得出来知青们干活的时候直划水,书虽然读的多但没啥用,也没见他们帮忙提升粮食产量啊。
原本的敬重也就消失了大半。
今天赵明柱家的话阮秀芝虽然不信,但还是多交代了句。
阮文抱着姑姑的胳膊,“我知道啦,我明天就去上班,哥哥监督着我。”
女儿家就是有不少好处的,你指望儿子抱着你胳膊跟你撒娇?
做梦去吧!
阮秀芝戳了下侄女的鼻子,“快放开我,我去把那猪头肉热一热,准备吃饭。”
阮文去厨房帮忙。
周家是典型的农家小院,方方正正的院子被土坯墙围了起来,一间正屋两个配房。阮秀芝住在正屋,周建明和阮文占据东西两个配房。相较于村里其他人家,周家人口少,住的也宽松的多。
房子是用那大块的土坯盖的,这还是死去的周父结婚前自己盖的房,黏性十足的黄油泥混着剁碎了的小麦秸秆,用模具一个个的拓出来。
房子下面是半米高的青砖,夯实了地基。
上面是大块的土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