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下课铃声一响,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下雪啦!下雪啦!我们去玩雪吧!”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中的课本,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出教室。
“哎,等等我,别挤别挤!”
“哈哈,我先冲出去啦!”
“你们带伞了吗?这雪下得这么大!”
兴奋之余,大家才发现谁也没有带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
南方的雪,细腻温柔,带着江南水乡的婉约,一片片轻盈地飘落,像是仙女撒下的碎玉,落在掌心,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便化成晶莹剔透的水珠,转瞬即逝。
而北方的雪,豪迈奔放,带着塞外草原的粗犷,它们结伴而来,带着凛冽的寒风,在空中肆意地翻滚,落在地上,积攒成厚厚的一层,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床雪白的棉被。
北方的雪之所以如此“粗犷”,是因为北方空气干燥,水汽含量低,雪花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因此显得比较干燥,形状也更加棱角分明。
南方地区的空气仿佛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饱和到连雪花也不得不分担一些。因此,南方的雪总是带着一丝潮湿的气息,像是温柔的少女,带着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
它们很少独自降临,而是常常携带着细密的雨丝,或者裹挟着冰凉的雪籽,像是在演奏一曲冬日的协奏曲。
如果毫无防备地暴露在这湿冷的怀抱中,不出半小时,衣衫就会被雨雪浸透,然后被呼啸的寒风迅速冻结,将人变成一座座行走的冰雕。
(关于南北方雪的不同,作者也是这几年在小视频里刷到的,在东北的某个大学,南方学生扎堆钻雪堆,北方人看南方人扎雪堆。学生迎着雪上下课,都不用打伞,才知道南北方雪不一样。
作者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从未去过北方,所以不知道原来北方下雪是不用打伞的。记得2008年雪灾那年,学校提前放假,期末考试都没考,又都是留守儿童,就跟着小伙伴天天出去玩。
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不是雨夹雪,就是单纯的下雪,落地就成了水,因为当时连续下雪低温天气,来不及散开的雪花就结成了冰,冰都没有化开就又下雪。记得好像连续下了半个多月还是一个月,地面上堆积着一层又一层的冰,室外就是一个天然的溜冰场,小孩子出门都不喜欢打伞,装酷,然后不到半小时我们的头发全都结冰了,眉毛也结冰了,外层的棉服也是被冻住了,嘴唇都没血色,回家洗头换衣服烤火,好几个小时才缓过来。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很兴奋,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后来冻雪影响了交通,火车停运,在外赚钱的父母都回不来,那时候才反应过来,下雪原来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爸妈会赶不及回家过年。那年我妈在腊月29日的晚上才到家,火车在江西停了8个小时还是几个小时,差点停运,幸运的是后面还是成功开了,我妈才能成功回家陪我过年,我爸和我弟都留在外地没回来。
扯远了,只是想告诉大家,南方下雪一定要打伞,不然会感冒!!!不要学我们小时候装酷不打伞,最后感染风寒在房间挺尸了好几天才恢复精力。)
寝室楼前的空地像是被施了魔法,原本稀稀拉拉的人群瞬间变成了逃难现场。一些反应快的学生,已经冲进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想要感受这每年难得一见的雪景。
子书也裹紧外套,跟随着人群冲了出去,不过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奔向操场,而是驻足在寝室楼门口,抬头望向天空,试图用脸庞感受雪花轻柔的触碰。
然而,这份浪漫并没有持续多久,最先冲出去的那群学生已经开始不停地拍打身上的雪籽,那些夹杂着冰碴的雪籽顺着衣领钻进衣服里,冰冷的触感让他们忍不住跳了起来,一边手忙脚乱地抖动着身上的棉服,一边飞快地跑回了温暖的寝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