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闻言细细端倪了一二后,才最终作罢,颇为无奈的说道:“圣人手笔,终究不是我这个准圣能看透的,只是太清圣人来此,所为何事,不知可否告知,我可不相信,圣人只是为了一个区区的道家就此临凡。”
孔丘语气笃定的说道,虽说道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道统,但又怎么比得上他们本身的玄门一脉呢,若是说为了人族,孔丘是万万不信的。
君不见昔年巫妖屠人的时候,这些诸圣也没有做出任何的表示,现如今若说是为了人族的崛起,他是万万不信的。
“哈哈,不愧是文祖,见微知著,我确实不是为了这区区的道家临凡的,不过却也是为了这个人族盛世来此的,不知文祖可曾听说过稷下学宫?”老子品着这雨后的新茶,对着孔丘说道。
“稷下学宫?这是何物,我倒是未曾听说过,还请圣人明示。”孔丘思索着李耳话中的‘稷下学宫’到底为何物,一直思索着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却发现,怎么都寻不到,但是冥冥中却又感到这四个字与他们人族大兴有着很大的关系,故而开口问道。
“稷下学宫乃是百家争鸣之地,在那里百家之言将得到最大的传播,同时他也是人族中所有人的圣地,不论是哪一家都可以在其中传道授业,发展人族,而且人族天才的经纶也可在其中发表,让人族传颂。”李耳说完之后,面带微笑的看着孔丘,不知在想些什么。
孔丘听闻了李耳所言之后,心中大为震动,若这稷下学宫真的建成,那必然会大大的推动这整个人族盛世,同时为人族选拔出无数的人才,只是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李耳有所图谋,而且所图不小。
不过为了人族,就算李耳所图不小,这个稷下学宫也必要要开创下去,如此想着,两人围绕稷下学宫开始了彻夜的长叹。
第九十一章:鬼谷之名
一夜未眠,但却未在孔子的脸上看出丝毫的疲惫之色,就连李耳的那位中年弟子都暗暗吃惊,没曾想这位孔夫子竟然能与自己的师尊论道如此之久。
而且看着孔夫子面上的喜色,足以可见这一夜的所得颇大,想来就算是自己的师尊,也有极大的收获吧。
中年男子很是恭敬的将孔子送出了道家门庭,而孔子的诸位弟子此时正在门外静待他的到来。
这一夜当真是让他们有些胆战心惊了。
不过看着老师的模样,应该也没什么事吧。
“老师一夜未归,着实让学生们诸多担忧,可否感到有些许的不适?”子言一步跨出,对孔子问道。
“呵呵,子言有心了,你们也有心了,只不过这一夜所得颇多,老子先生当真不负天生圣人的名声,实至名归。”孔子对着李耳大肆赞扬道,当然了,这里可是道家的门庭,这番话自然也是说给他们听的。
若是真的要建成稷下学宫,那这些百家的隔阂就必然要解开。
“孔夫子言重了,我也从未见过有谁能与家师论道如此之久,家师还让我将这雨后的春潺新茶送与先生,说是先生喜爱,也算是他自己的一些心意。”
中年人听得孔子的这番话,自然也是十分受用,不过他却没有忘记自己师尊的命令,站了出来,从自己的袖摆中取出晒干的茶叶,交于子贡之手。
“那阁下就替我谢过老子先生了,如今诸事以了,也该好好的游览这楚国风光了。”孔子说着,便带着自己的弟子回返了驿馆,在那里可还有几位楚国的王子在等着自己呢。
一连几日,孔子都带着自己的弟子在楚国的境内游玩,同时见识楚国的风情,加深自己的见识,一群人也算得上是大有所获。
当然了,也有许多听闻孔子盛名的人来拜师,对于这些人,孔子都一一收下了,不过还是在考校其品性后,才会传下儒修之法。
时光匆匆而过,孔丘一行,此刻已经踏上了回返鲁国的路程,此次东游,历时十二年七个月,踏足了上百个国家,见识了无数的领域知识。
不论是讲求借助外物,帮助百姓的墨家,还是黄天后土,厚德载物的农家,都化作了这些儒家弟子的养分。
儒家七十二贤的名声也渐渐显现了起来。
不去说这些名传诸国的百家言论,吕岳所开创的鬼谷一脉,如今可还是名声不显呢。
陈国的一处乡野小郡内,两名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在背书。
“诶,我说阿武,你说这儒家经典有什么好的,既不能安邦定国又不能上阵杀敌,说起来你的目标不就是当个大将军么,在这里读这些死书作甚。还不如修炼武技,从军而去。”穿着青衫的青年对着另一名青年说道。
“李悝,你若不想读书,自己出去耍便是,何必扰我读书,要知道如今儒家祖师孔老先生,教书育德,开化民智,行得乃是圣人之举,座下更有七十二贤,三千弟子,如今谁不是各国君主的座上之宾,莫要以你的小心思,辱及了先生。”名叫阿武的少年,听闻李悝如此辱没儒家,有些不忿,怒口争到。
“嘿,我就说了,你又如何,须知这些儒家经典有开启民智之用,但你也应该知道,儒家的众人之所以能够受到重用,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孔子先生所创下的儒修之法,莫非你还真以为你能如同孔子一般,白日悟道,举霞飞升么。”
李悝一番话将阿武说得哑口无言,毕竟李悝所说的的确是事实,他不可能跑到鲁国的儒家圣地去拜师,这一路上的凶险又岂是他这个小孩能度过的。
只是若不能修行儒家之法,这些儒家经典与他而言就真的什么用处都没有了,他想要的是为国杀敌,扫清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