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多久,舱外出现两个人,进舱后直接将二人手中的刀夺下,然后将二人捆绑起来……一直到自己和男人身上都被捆上了几道绳子,这才醒过神儿似的大声告饶起来。
“这话你去跟县令大人说道。”小婉叹了口气:“把我们送到巴陵,我可以向县令大人求个情,减轻你们的处罚。”
“谢谢夫人谢谢夫人”
两口子连连感谢,连忙出去行船,一名护卫紧跟着过去,免得他们再出什么幺蛾子。
“怎么个情况?”小婉问道。
“还好,一共四个人,其中一人被砍伤了腿,已经包裹好了。”王参答道。
“你们没事吧?”小婉打量了一下他们。
“除了衣服上溅了点血,别的倒没什么,不过是几个拿了刀剑的渔夫罢了。”王参说道。
事情顺利的解决,整个过程中,没惊动宝儿和妞妞,这是最让小婉满意的,第二天船一靠岸,小婉便命王参先将人犯送去巴陵县衙,自己带着孩子和紫鹃进入巴陵城。
第一卷 乱世 第五百零三节 游洞庭
第五百零三节 游洞庭
楼观巴陵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时尚没有岳阳城,岳阳楼在三国时期被称为‘阅军楼’,而现在则被称为‘巴陵城楼’,等到了开元之后,李白在此赋诗后,才改称‘岳阳楼’。不过,此时巴陵城楼已经颇具规模,登此楼,观览八百里洞庭胜景,风月无边,文人墨客常集于此。
题诗亭旁,众多前来巴陵城楼观景的文人墨客都很在这前驻足观看。
“这首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这样的诗句,宛若仙人所留”
一位清貌清癯的中年文士捻须慨叹……这也是个有本事、有文采的,这首诗的原创者号称‘谪仙人’,可不正是仙人所留嘛?
再看这首诗所的字句形体,非楷非篆,不同于以往的作弄一类书法,虽然许多文人都很奇怪,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这种书法的好奇,有不少人就站在那里凭空里临摹,脸上露出一付神往之色。
这时,一对主仆挤进人群之中,主人面如冠玉,大约三十余岁,神色一派雍容,显然是出身富贵之家,而后面跟着的小僮年轻不过十一、二岁,但眉清目秀,神色间十分机伶。
“瘐金体”
书僮看清题诗亭上的那最新一首诗的时候,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
文士微微一笑,问道:“还看出了些什么?”
书僮一愣,眼睛又向那诗上瞟了一眼,忽然笑道:“我知道了,这首诗就是夏大家亲自题写的”
“眼力有长进啊”
文士先是一愣,但旋即又失笑——原来在诗的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山阳夏小婉,贞观五年五月四日于巴陵城楼偶得。
“没想到夏大家竟然来到这里,大……老爷,听说这位夏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让须眉,您见过她吗?真的是这样吗?”小书书僮问道。
文士笑道:“有没有五车、八斗我不知道,但夏大家这个人我是知道的。”
“怎么样?她漂亮吗?”书僮问道。
“你这个小鬼头,想什么呢?”
文士照着他的脑袋来了一记爆栗笑骂道。
不过,他又仔细地看了看那上面的题诗,道:“这首诗的墨痕尚未干透,应该是刚题不久,说不定我们还能够看到她呢。”
“老爷,您等一下。”书僮跑去跟人蹭话,过了一会便兴致勃勃地跑回来道:“老爷,我打听旁边茶楼的伙计,说是题诗的小娘子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去楼上了。”
“哦,那倒要去看看。”
文士笑道,带着书僮向巴陵城楼里走去……此时正时游人赏春的好季节,那书僮人虽机灵,年纪毕竟小,也没有打听小婉的衣着,就在他们进入巴陵城楼的时候,小婉等人从旁边射箭是错肩而过。
她穿着一身胡服,腰悬弯刀,孩子在身后两个护卫怀里抱着,那文士虽然与小婉见过几面,却也不是十分熟稔,竟就此错过。
小婉更是没有看人的心思,刚才登高远眺洞庭美景,忽然又想起张陵独自一人远在韶州,夫妻二人此时不能同赏,不由心中生出几分悲切,将李白那首《登岳阳楼》的诗改了两个字便写了出来,反正也不是为了谋利,至于别人怎么想又**什么事?
“夫人,下一步去什么地方?”紫鹃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