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山紧赶慢赶三个时辰,可算是赶到了庆乌县。
“诶,前面那么多人围着是在做什么啊?”王铁山瞧着城门外围着一堆人,好像还不断有人过去排队。
“估计是到了布施的时间,难民都去排队了。”被王铁山拉着的老人回答道:“这次发的粥食可同寻常不一样,分量上做不得假!满满一大碗呢!”
“是嘛!”王铁山一听说是免费的,而且还是满满一大碗时,本就饿着的肚子发出了更大的声音。
“你可别去领啊!这可是将军夫人亲自着人带过来的粮食,本就不够难民们分的,你这好手好脚的,就莫要去抢了!”
老人看着王铁山蠢蠢欲动的样子,急忙劝阻。
经过上一次的难民闹事,庆乌县的人们都十分感激桐素和谢予安,知晓他们的身份后,更有不少人越发崇敬他们二人。
这些天,难民们之所以能这么有序,不仅仅是因为发放的米粥分量充足,还有庆乌县人民的自觉维护。
他们不仅不自己去抢,甚至还自发地在城门口维护,若是发现不是难民的人想去浑水摸鱼混饭吃,他们第一时间就会将人揪出来。
正是因为这样,难民们才过了几日安稳的日子。
“我没想去,我就过去看看。”王铁山越靠近发放粥食的木棚子,红薯南瓜粥的味道就越浓,香得王铁山直冒口水。
“你干什么?不是难民赶紧走开啊!”一旁站着的大娘中气十足,看见王铁山就开始赶。
她这两天在这里待着,大半的难民基本上都认全了,一眼就能看出王铁山不是难民。
“我没干什么,就看看……看看……”王铁山见插不进去,没机会混进去吃一碗,也就悻悻地走了。
“嬷嬷,这两日城外进行地可还顺利?”桐素将木盆中的艾叶倒进水中清洗。
“顺利!那些粮食都送到难民们手中了!没有一碗是浪费的!”李嬷嬷一边择艾叶上面的黄叶子,一边笑着开口道:“夫人,您可知道红薯南瓜粥有多少人喜欢?”
李嬷嬷还卖了个关子,让桐素猜一猜。
“此话怎讲?”桐素一时间没听懂李嬷嬷的话,“难民还讲究这个?”
“不是难民,是城中的百姓!”李嬷嬷看着自己夫人傻傻的样子,直接开口道:“这两日,城中的百姓自发组队出去维护秩序,闻见刚刚出锅的红薯南瓜粥,都香得流口水。”
“昨日下午奴婢过去时,还有人问奴婢那粥里都放了什么?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嬷嬷说话时,脸上的傲娇怎么也掩饰不住,仿佛这粥是她给的方子一样。
“那嬷嬷可说了?”桐素笑着将李嬷嬷手上的艾叶拿过来。
“没有!奴婢说这个熬粥的方子是夫人想出来的!”
“那劳烦嬷嬷午后将方子贴在城门口,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