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为五个模块:词赋(原创诗词)、填文(课文默写)、注释(阅读理解)、策论(命题作文)、解政(解答时政)。
由白澄溪亲自出题,其余老师提供意见,交卷后当场改卷,一切公开透明,杜绝舞弊。
拿到试卷后,姜瑜一边研墨一边审题。
词赋给出双字命题:劝学,体裁不限,要求对仗工整。
填文则是给出某些观点,要求填写先贤经典名句佐证。
注释则是给了一篇小众的论农百字古文,要求依此解释作者核心观点。
策论则是给了一段关于韩国疲秦之策的史料,要求结合我朝现状写一篇关于水利的策论。
解政则是关于如何充盈国库的问题。
大致看完后,姜瑜不由得撇了一眼也在研墨观卷的白鹤月。
察觉姜瑜视线,白鹤月转头同他对视,精致的小脸写满了必胜的决心:
“我不会输的!”
读懂她眼眸中的热忱后,姜瑜眼神中的厌烦也转为严肃。
她又没什么错,只是想要个公平而已!
待视线挪回卷面时,关于水利的策论叫他头痛,这些天自己可没看过关于朝廷兴修水利的书籍啊……
执笔沾墨,姜瑜开始答卷,他下笔谨慎,一行一划,只求工整。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何人需要劝学?白丁之人方需劝学,所以这首脍炙人口的劝学诗最为合适。
这些天姜瑜一心苦读绝不是白费功夫,填先贤经典佐证试卷观点对他而言实在小菜一碟。
如:问为人师者该当如何?
引孔圣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方可为师。
又如:两军交战该当如何?
引国论云:军法严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不过这些问题繁多,偶尔还会设以陷阱,又加上笔画繁琐,等姜瑜做好前两部分,时间已经烧了两柱香。
这时手腕酸涩难忍,字迹险些变形,姜瑜只得停笔研究论农这篇百字短文。
文章以史论证:无论历朝历代农业都是国家根基,应重视农业。
引申观点为百姓乃国家之本,字里行间都有施仁政,轻徭役,减赋税的意思,和孟子学说类似。
等待手腕酸涩稍缓,姜瑜提笔写道: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四部分有关水利的策论他是一窍不通,便留白略过。
此时,案台计时的五柱香已经烧了三柱半。
对于第五项时政,姜瑜心中已有草稿:以商盈库。
他下笔有神,洋洋洒洒间详细绘图重视商业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并以齐桓公和管仲的史料来论证。
第五柱香燃半,他便停笔揉腕吹干墨迹。
“写完了?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