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小河村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柳县令又主动上交了来钱的凉粉工坊,知府大人很满意。
在给朝廷的奏报中,狠狠夸了一把柳县令,还建议其他州县来小河县学习。
不仅如此,他还争取了一笔善款,用于小河县的慈幼坊。
钱倒是不多,也就500两银子,给孤寡老人们多添一床厚被子而已。
但是这是个很好的信号,说明小河县已经被上峰注意到了。
梁帝最近被边关战事烦的日日上火,每天早朝都是个行走的火药桶。
朝臣们战战兢兢,唯恐说错了话。
这天上朝,照例是一通训斥,责怪各方大员治下不力,多地出现天灾,税收也连年拖欠。
但是这些贵人们却宝马香车,府邸连绵,家中亲族奢侈无度。
可见老百姓的钱都去了哪里。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时候,谢丞相申请出列,上传了一份奏报。
“陛下,这是容州知府的奏报”
御前太监躬身上去拿来了奏报。
梁帝漫不经心的翻开:“有什么特别的吗,容州,朕记得那边穷山恶水,已经减免好几次赋税了”
谢丞相躬身禀报:“启禀陛下,今年容州不仅上缴了拖欠的赋税,还翻修了城墙”
修城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不仅周围的大臣们,就连上首的梁帝都看了过来。
大梁的城墙都是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坍塌,起不到抵御敌人的作用。
各个州府的长官们上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整城墙,抵御贼寇。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修城墙不是修房子,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事。
不仅耗费人工,还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一米城墙万两银不是空穴来风。
容州一个小地方,如何有这个实力?
梁帝继续看手上的奏报,越看越震惊。
竟然有这么赚钱的吃食?
奏报里,赵知府稍微夸大了一些凉粉工坊的盈利,想让朝廷上那些大员们看看,他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是政绩突出,还能修城墙。
梁帝越看越满意,不住地点头:“赵知味不错”
说完留下丞相和几个心腹大臣,商量怎么利用一下容州的案例,让更多州府积极学习。
凉粉工坊从小河县搬到了容州县衙,规模更大,人员更多,每天产出的凉粉多达上千斤。
然而就这还远远不够卖。
赵知府第一时间垄断了全州所有的红灯笼,还大肆鼓励老百姓种植红灯笼。
小河县的凉粉工坊只留下了两个老师傅,每天的产出只够供应仙客来和一些小的食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