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分类特点 > 第68章(第2页)

第68章(第2页)

隆、万以机法为贵,渐趋佻巧,至於启、祯,警辟奇杰之气日胜,而驳杂不醇。

猖狂自恣者,亦遂错出於其间。於是启横议之风,长倾诐之习,文体盭而士习弥坏,士习坏而国运亦随之矣。我国家景运聿新,乃反而归於正轨;列圣相承,又皆谆谆以士习文风勤颁诰诫。我皇上复申明清真雅正之训。是编所录,一一仰禀圣裁,大抵皆词达理醇,可以传世行远。承学之士,於前明诸集,可以考风格之得失;於国朝之文,可以定趋向之指归。圣人之教思无穷,於是乎在,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时文选本,汗牛充栋,今悉斥不录,惟恭录是编,以为士林之标准。原本不分卷第,今约其篇帙,分为四十一卷焉。

△《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六卷乾隆五十五年,奉敕编。洪惟我皇上斟元陈枢,体乾行健,会归有极,德合无疆。曼寿延洪,固预卜亿万斯年;康强逢吉,而品汇含生,得沐盛朝之涵育。

亦旉与盛长,百昌蕃秀,熙熙然弗异华胥。在廷绂佩,既多符君奭之铭,即蔀屋茅檐,岁以百龄蒙赐者,春官之籍,亦缕指不能殚数。岂但东都耆旧,仅有潞公;晋邑老人,惟传绛县而已哉?斯诚太平至治之徵也!昔我圣祖仁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壬寅诏开嘉宴,以千叟为名。我皇上扬烈觐光,克绳祖武,岁乙巳正月六日亲临赐宴,式继前规。一时庞眉皓首,扶鸠杖瞻龙颜者,计三千馀人。仍以千叟赐名,举成数也,亦循旧典也。燕饮欢洽,锡赉便蕃,睿藻先颁,颂声竞作。儒臣排次成编,凡得三十六卷。既恭呈御览,剞劂颁行。谨恭录入《四库全书》,以昭久道化成之盛美。夫草木滋荣,根柢盘深,人知草木之滋生,不知天之功也;川岳流峙,亘

古贞固,人知川岳之流峙,不知天之力也。

然则四海恬熙,高年耆耇,非臣民之自能寿,惟皇上之深仁厚泽,培养而致此寿。

此臣等所以拜手稽首,为圣人颂也。抑德侔天地者,寿亦必符於天地,臣等能勿拜手稽首,为圣人祝哉?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编。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宗羲於康熙乙卯以前,尝选《明文案》二百卷。既复得昆山徐氏所藏明人文集,因更辑成是编。分体二十有八,每体之中,又各为子目。赋之目至十有六,书之目至二十有七,序之目至五,记之目至十有七,传之目至二十,墓文之目至十有三。分类殊为繁碎,又颇错互不伦。如议已别立一门,而奏疏内复出此体;既立诸体文一门,而却巧、瘗笔、放雀诸篇复别为一类。而止目为文,尤为无谓。他若书序、传记诸门,或析学校、书院为二,或叙文苑於儒林之上,或列论文、论诗於讲学、议礼、议乐、论史之前。编次糅杂,颇为后人所讥。考阎若璩《潜邱劄记》,辨此书体例,谓必非黄先生所编,乃其子主一所为。若璩尝游宗羲之门,其说当为可据,盖晚年未定之本也。明代文章,自何、李盛行,天下相率为沿袭剽窃之学。逮嘉、隆以后,其弊益甚。宗羲之意,在於扫除摹拟,空所倚傍,以情至为宗。又欲使一代典章人物,俱藉以考见大凡。故虽游戏小说家言,亦为兼收并采,不免失之泛滥。

然其蒐罗极富,所阅明人集几至二千馀家,如桑悦《北都》、《南都》二赋,朱彝尊著《日下旧闻》时,搜讨未见,而宗羲得之以冠兹选。其他散失零落,赖此以传者,尚复不少,亦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考明人著作者,当必以是编为极备矣。其书卷帙繁重,传钞者希,此本犹其原稿。四百八十一及八十二卷内文十二篇,有录无书,无可核补,今亦并仍之云。

△《二家诗选》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士祯删录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也。明自弘治以迄嘉靖,前后七子,轨范略同。惟祯卿、叔嗣虽名列七子之中,而泊然於声华驰逐之外,其人品本高,其诗亦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於七子为别调。越一二百年,李、何为众口所攻,而二人则物无异议。王世懋之所论,其言竟果验焉?

(语详苏门集条下。)岂非务外饰者所得浅,具内心者所造深乎?士祯之诗,实沿其派,故合二人所作,简其菁华,编为此集。祯卿诗多取《迪功集》,其少年之作见於外集、别集者,十不存一。叔嗣惟取其五言诗,其七言则阙焉。取所长而弃所短,二人佳什,亦约略备於是矣。

△《唐贤三昧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初,士祯少年,尝与其兄士禄撰《神韵集》,见所作《

居易录》中。然其书为人改窜,已非其旧。故晚定此编,皆录盛唐之作。名曰《三昧》,取佛经自在义也。诗自太仓、历下以雄浑博丽为主,其失也肤;公安、竟陵以清新幽渺为宗,其失也诡。学者两途并穷,不得不折而入宋,其弊也滞而不灵,直而好尽,语录、史论,皆可成篇。於是士祯等重申严羽之说,独主神韵以矫之。盖亦救弊补偏,各明一义。其后风流相尚,光景流连,赵执信等遂复操二冯旧法,起而相争。所作《谈龙录》,排诋是书,不遗馀力。其论虽非无见,然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今仍并录存之,以除门户之见。又阎若璩《潜邱劄记》有《与赵执信书》,诋此集所录。

如张旭四绝句,本宋蔡襄诗,而误收。又诋其祖咏诗,误以京水为泾水;孟浩然诗,误以涔阳为浔阳;王维诗,误以御亭为卸亭、蔡洲为蔡州;高適《燕歌行》,误以渝关为榆关。全不讲於地理之学。引据精详,皆切中其病。然士祯自品诗格,原不精於考证。若璩所云,不必为是集讳,亦不必为是集病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士祯编。洪迈《唐人万首绝句》,务求盈数,踳驳至多。宋仓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真父钞取其佳者,得七言一千二百八十首,五言一百五十六首,六言十五首,勒为四卷,名曰《唐绝句选》,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盖十分之中,汰其八分有奇。然其书不传,无由知其善否。士祯此编,删存八百九十五首,作者二百六十四人,更十分而取其一矣。其书成於康熙戊子,距士祯之没仅三年,最为晚出。又当田居闲暇之时,得以从容校理,故较他选为精审。然其序谓以当唐乐府,则不尽然。乐府主声不主词,其采诗入乐,亦不专取绝句。士祯此书,实选词而非选声,无庸务为高论也。

△《明诗综》一百卷(通行本)

国朝朱彝尊编。彝尊有《经义考》,已著录。明之诗派,始终三变。洪武开国之初,人心浑朴,一洗元季之绮靡。作者各抒所长,无门户异同之见。永乐以迄弘治,沿三杨台阁之体,务以舂容和雅,歌咏太平。其弊也冗沓肤廓,万喙一音,形模徒具,兴象不存。是以正德、嘉靖、隆庆之间,李梦阳、何景明等崛起於前,李攀龙、王世贞等奋发於后,以复古之说,递相唱和,导天下无读唐以后书。天下响应,文体一新。七子之名,遂竟夺长沙之坛坫。渐久而摹拟剽窃,百弊俱生,厌故趋新,别开蹊径。万历以后,公安倡纤诡之音,竟陵标幽冷之趣,幺弦侧调,嘈囋争鸣。佻巧荡乎人心,哀思关乎国运,而明社亦於是乎屋矣。大抵二百七十年中,主盟者递相盛衰,偏袒者互相左右。诸家选本,亦遂皆坚持畛域,各尊所闻。至钱谦益《列朝诗集》出,以记丑言伪之才,济以党同伐异之见,逞其恩怨,****,黑白混淆,无复公论。彝尊因众情之弗协,乃编纂此书,以纠其谬。每人皆略叙始末,不横牵他事,巧肆讥弹。里贯之下,各备载诸家评论,而以所作静志居诗话分附於后。虽隆、万以后,所收未免稍繁。然世远者篇章易佚,时近者部帙多存。当亦随所见闻,不尽出於标榜。其所评品,亦颇持平。

於旧人私憎私爱之谈,往往多所匡正。六七十年以来,谦益之书久已澌灭无遗,而彝尊此编,独为诗家所传诵,亦人心彝秉之公,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

△《宋诗钞》一百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之振编。之振有《黄叶村庄》诗集,已著录。是编以宋诗选本丛杂,因蒐罗遗集,其得百家。其本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不录。每集之首,系以小传,略如元好问《中州集》例。而品评考证,其文加详。盖明季诗派,最为芜杂,其初厌太仓、历下之剽袭,一变而趋清新。其继又厌公安、竟陵之纤佻,一变而趋真朴。故国初诸家,颇以出入宋诗,矫钩棘涂饰之弊。之振是选,即成於是时。以其人自为集,故甫刊一帙,即摹印行世。所传之本,往往多寡不同。此本首录无书者,尚有刘弇、邓肃、黄榦、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时行、岳珂、严羽、裘万顷、谢枋得、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十六家。盖剞劂未竣,故竟无完帙也。近时曹廷栋病其未备,因又有《宋人百家诗存》之刻,以补其阙,皆之振之所未录。然之振於遗集散佚之馀,创意蒐罗,使学者得见两宋诗人之崖略,不可谓之无功。与廷栋之书互相补苴,相辅而行,固未可偏废其一矣。

△《宋元诗会》一百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焯编。焯字默公,桐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兵部主事。是编裒辑宋、元诸诗,自《云散录》零抄,或得诸山水图经,或得诸崖碑摩拓,以及市坊村塾、道院禅宫、敝簏残蹄、穷极蒐求。积累岁时,成兹巨帙。凡九百馀家,每家名氏之后,仿元好问《中州集》例,详其里居出处。正史之外,旁取志乘稗说,以补订阙漏,其用心可谓勤矣。王士祯《香祖笔记》载:“甲子祭告南海时,岁杪抵桐城,焯携是编相商,纵观竟日。”而不言其书之可否。今观其书,不载诸诗之出处,犹明人著书旧格,其间网罗既富,亦不免於疏漏芜杂。然宋、

元遗集,迄今多已无传,焯能蒐辑散佚,存什一於千百,披沙简金,往往见宝,亦未尝不多资考据也。

△《粤西诗载》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附《粤西丛载》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森编。森字晋贤,桐乡人。休宁籍,官桂林府通判。森在粤西,以舆志阙略殊甚,考据难资。因取历代诗文有关斯地者,详搜博采,记录成帙。归田后复借朱彝尊家藏书,薈萃订补,共成《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又以轶闻琐语可载於诗文者,更辑为《丛载》三十卷。其中如录谢朓诗误为晋人;又唐郑愚、蔡京授岭南节度使二制,本《文苑英华》所引《玉堂遗范》之文,初无撰人姓名,乃讹玉堂为王堂,颇有舛误。其志、传二门,多采黄佐、苏濬之通志,亦殊挂漏。然其体例明整,所录碑版题咏,多采诸金石遗刻,如宋何麟、曾元、曹师孔、鲁师道、石天岳诸作,皆志乘所未备。其《文载》中所分山川、城郭、官署、学校、书院、宫室、桥梁、祠庙、军功、平蛮诸子目,皆取其有关政体者。故於形势扼塞,控置得失,兴废利弊诸大端,纪录尤详。以视《全蜀艺文志》,虽博赡不及,而体要殆为胜之。至《丛载》所分二十目,虽颇近冗碎,而遗文轶事,多裨见闻,亦足以资考证。固未可以近於说部废之焉。

△《元诗选》一百一十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顾嗣立编。嗣立有《温飞卿诗注》,已著录。是选凡三集,每集之中,又以十干分为十集。而所为癸集,实有录无书,故皆止於九集。盖其例以甲集至壬集分编有集之人,以癸集总收零章断什、不成卷帙之作。其事浩繁,故欲为之而未成也。所录自帝王别为卷首外,初集凡元好问以下一百家;二集所录,凡段克己兄弟以下一百家;三集所录,凡麻革以下一百家。每人下各存原集之名,前列小传,兼品其诗。虽去取不必尽当,而网罗浩博,一一采自本书,具见崖略,非他家选本饾飣缀合者可比。有元一代之诗,要以此本为巨观矣。嗣立称所见元人之集约四百馀家,方今诏采遗书,海内秘藏,大都辐辏,中间为嗣立所未见者,固指不胜屈。而嗣立所见,今不著录者,亦往往而有。盖相距五六十年,隐者或显,而存者亦或偶佚。残膏賸馥,转赖是集以传,正未可以不备为嫌也。

△《全唐诗录》一百卷(编修徐天柱家藏本)

国朝徐倬编。倬有《蘋村类稿》,已著录。是编以唐诗卷帙浩繁,乃采撷菁华,辑为一集。每人各附小传,又间附诗话、诗评,以备考证。康熙丙戌,恭逢圣祖仁皇帝圣驾南巡,倬缮录进呈,得旨嘉奖。特由侍读擢礼部侍郎,以旌好学,并御制序文,赐帑金刊版。儒臣荣遇,至今传焉。谨案御定《全唐诗》,用胡震亨《统签》之例,或分体,或不分体,各因诸家原集,以存其旧。倬是编惟仙鬼之诗仍不分体,馀皆以古体、今体分编。《全唐诗》以上官昭容、宋若昭姊妹列帝后之后,倬则以长孙皇后、徐贤妃、江采蘋附於帝王,而以上官昭容等别入宫闺。又联句随人类附,不另为门。韩愈《效玉川子月蚀》诗不入愈本集,而附於卢仝诗下。香山九老诗不人自列名,而附於白居易诗下。体例与《全唐诗》亦殊。

盖《全唐诗》编纂成书在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倬是书则先一年成。虽以全唐诗录为名,实未见颁行之本,故编次稍有异同云。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