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渭将信将疑地看了看志文,放下杯筷,又看了一遍契书,这回看得更加仔细,特别是在价钱那里,停留了好长一会儿。
契书上写的很清楚,整个涿鹿山,及其周边的几个山头,共约十多万亩的地,涿鹿商社愿意以一百万斤的粮食,将其买入。
平心而论,这个价格,的确很有诚心了,就贫瘠的山地而言,没什么产出的话,往往是一文不名,没什么人愿意花冤枉钱去买的。
而涿鹿商社出的价,虽然不是真金白银,却也是实打实的粮食,眼下大明连年天灾,粮食价格一涨再涨,灾荒最严重的陕北等地已是有价无市,晋西晋北一带情况稍微好一些,杂粮的话,一两银子能买二十斤。
照这么一算,对于朱鼎渭来说,以往一点收益都没有的涿鹿山,相当于卖了五万两银子,算得上大手笔了。
况且,在粮价连年攀升的情况下,粮食是比银子还重要的硬通货,这一点,朱鼎渭非常清楚,他在自己的地头,就屯了不少粮食。
尽管与晋北范氏偷偷合作卖粮,但他卖的,都是快要发霉的陈年旧粮,朱鼎渭那是为了处理陈粮,当然了,白花花的银子也不能放过。
陈粮堆着只会发霉,还不如卖了赚钱,反正每年都有新粮补入,保证一定的库存即可,朱鼎渭并不担心自己会缺粮。
这种山地,朱鼎渭得来根本没有花费什么,都是不知哪任祖上,被哪个皇帝封赏的,这一百万斤粮食,完全就是净赚的,老实说,朱鼎渭有些心动了。
“你这红薯土豆是什么玩意儿?”朱鼎渭指着契书问道,一百万斤的粮食旁边,有备注写道,“红薯或土豆自选”。
“王爷,那红薯土豆就是我们在山里种的粮食了,亩产千斤,靠的就是它们。”志文回答。
“是么?”朱鼎渭皱皱眉头,挑刺儿道,“红薯土豆,以前见所未见,能吃么,卖得起价么?”
“能不能吃?王爷若是有空,大可莅临涿鹿山,与民同乐一番,顺便尝尝它们的味道。”志文邀请道,“这几年的世道,只要是粮食,价是不用愁的,你说是不是,王爷?”
朱鼎渭撇撇嘴,去涿鹿山与民同乐?我是不是傻,那不是自投罗网么,不过后几句说得倒是有理,只要是粮食,就不愁没人要,但我干嘛要附和你?
不对!朱鼎渭突然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这红薯土豆在整个北地他都没有见识过,在无处可买的前提下,对方愿意用它们来购地,那只能说明,这些粮食,都是在涿鹿山种出来的。
一百万斤!这量可不少了,难道亩产真的不低?
正文第464章衣服挺合适
虽说契书上的地写着有十万亩,但深山老林之处,有很多悬崖沟壑,朱鼎渭肯定,真正能种植的地方不会超过一万亩地,这个所谓的涿鹿商社,自己肯定还要再留些粮食,这样算下来,亩产至少是两三百斤,也不算少了。
难道涿鹿山的土地真的不错?朱鼎渭犹豫了,一百万斤粮食的诱惑虽然不小,可那是一锤子买卖,哪里有收租子细水长流来的好。
不行,得问问清楚,若真是金鸡,可不能便宜了旁人。
想到这里,朱鼎渭试探地问道,“你们在涿鹿山种的粮食,亩产真有千斤?”
“嘿嘿,王爷终于有些信了?”志文笑问,他之所以一反常态,不断提及在涿鹿山种粮的不凡之处,为的就是勾起朱鼎渭的好奇心,让他最后相信,亩产千斤的传言乃是真的,如此才能实施他的后续谋划。
要是只为了买地,何苦在此与这王爷啰里八嗦的浪费工夫,直接把杀手锏拿出来就行了。
“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你都如此说,姑且信之,不过,收成这么好,你觉得我会犯傻么?”朱鼎渭嘴里说着,心里却打定主意,这地他绝不会卖,即便是两三百斤的亩产,也是中上等的田地了,只比那些上好的水浇地差一些而已。
如此良田,怎么可能卖,只是要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在涿鹿山收上租子,又不激起民变,至于这涿鹿商社嘛,想办法让他们消失就是了。
“唉,”志文叹了口气,“王爷这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心里却很高兴,代王不愿卖地,多少是对涿鹿山的收成有些信了,这也是志文有银子不用,却用粮食购地的意图之一,只有真正拿出这么多买不到的粮食,才能让代王相信,涿鹿山的收成不错。
刚才为了让代王入觳,少不得让他小瞧了,眼下却是到了该打压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