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手按我的一半算,东家给。”郑三回答。
顿了顿,郑三又说:“这钱粮是发给我,再由我转发,所以,我打算到时候再贴补老二一些,毕竟一大家子人要吃喝,还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呢。”
志文娘倒是出乎志文的意料,没有反对,只是叹口气,“唉,这老天爷,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志文对贴补点粮食倒不放在心上,不说郑三现在挣得不少,他自己的粮食堆着都吃不完呢。
而且穿越到这明末快一年了,多少也对这些人的宗族观念有所了解,要郑三对自己伯父一家撒手不管是不可能的。
志文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逃离这凶险之地,“爹,那这要拖到什么时候,咱们才能走啊?”
“最多再有一个月,这城里的大户人家也走得差不多了,你以为这活计可以一直做下去啊。”郑三回答。
“这腊月间,在外可不好走。”志文娘迟疑地说道。
“到时候看情况吧,这雪要下得小,来年又是大旱,怎么都得走,”郑三想了想,说道,“雪要是大了,虽说路不好走,可瑞雪兆丰年,咱们可就不用走了?”
说到底,还是舍不得背井离乡。
“再说我们现在晚上都看得见了,急着赶路的话,就早晚多走点。”
蝗灾前郑三夫妇夜里就能模模糊糊地看东西了,蝗灾时捉了不少蝗虫,后面一个月天天拿虫当菜吃,这蝗虫看着瘆人,可营养着实不差,到现在他俩的夜盲症已经完全好了。
当晚,郑三还是回土地庙睡。
郑二在土地庙里坐立不安,白天郑三让他在庙里等着,说去找东家,打算找个帮手帮忙,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
“二哥,还不睡呢?”郑三进了庙门,见郑二还兀自坐在地上发愣,就开口问道。
“唉,老三,我这咋睡得着嘛,”郑二见郑三进来了,眼睛一亮,连忙站起身,“怎么样,我这帮工做不做的?”
“东家同意了,就给我打个下手什么的,他们想要出工快,我一个人还真有点做不到。”郑三回答。
“啊?!多谢多谢,老三,这回真多亏你了。”郑二倒是真心实意地感谢。
“可可你这活儿我不会啊,老三。”郑二又为难起来了。
“没事儿,先帮我打打下手,多看看,慢慢就会了。”郑三回答。
“哎,那是那是,”郑二又小心翼翼地问,“那那这工钱怎么算呢?”
“都折合成杂面,至于多少,到时候看咱们的活计有多少,做的好不好。”郑三还是留了个心眼,没说太细,怕这差距太大了让人又生出些心思。
至于自掏腰包补贴他们一家,暂时也不让他们知道,以免被人当成冤大头。
“歇着吧,明天一大早得出工呢。”郑三躺下了。
十天后,郑二背着袋粮食出了城门。
远远看见自家窝棚,又拍了拍肩上的粮食,一抹喜悦就上了眉头,还带着点自豪。
刚想开口大喊,看看左右死气沉沉的窝棚,忙放下身上的粮袋,用手拎着,轻手轻脚地进了自家窝棚。
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窝棚里,正喝着糊糊呢。
“爹,娘,这是我刚领的粮食。”郑二强忍着兴奋说道,用手拍了拍粮袋。
“啊,有多少?”老太太连碗都没放下,冲到郑二面前。
“七十斤呢,不少吧。”郑二边说边解开粮袋。
其实郑二的工钱就是五十斤杂面,是郑三自己又拿了二十斤贴进去。
“嗯,高粱面,还不错,就是有点陈了。”老太太用手捻起一小撮,细细地看了看,又放到鼻子边闻了下。
“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个什么劲儿。”老头有点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