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太子力量又不足以护卫自己】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明后期皇子力量都十分孱弱,太子生存更加艰难险恶。
追其原因除皇帝对太子的防范猜忌外,还因皇子生母无法护着他们】
天幕浮出熟悉的字体: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卿等为我纂述‘女戒’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子孙知所持守。
殿内数双眼齐齐刷刷落到大明帝王身上,看得朱元璋脸色发僵:这是他说的话,又有哪里不对?
“大妹子,你说后人是不是不喜咱?”接连打击下,朱元璋心梗得难受:“换着方挑咱的错?”
天幕指出大明缺陷他感激,但他所制规定都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觉得委屈,非常委屈,他为什么定下后宫不得干政之制?
瞧瞧元朝,元顺帝不能严管后宫政事,让妃子宫女用金帛私通外臣,□□宫室,难道不该禁?
这可是前车之鉴呐!他大明难道不该修正?
马皇后想抬手安慰他,却被朱元璋死死抓住不放,只得轻声道:“你想什么呢?后人对你推崇得很,还把你跟唐太宗并肩呢。”
她不懂什么叫做龙傲天流,但她明白逆袭二字,老朱不就是逆袭人生?
从居无定所的和尚走到天下之主,有谁能做到?
劝慰半晌后,朱元璋又打起精神继续听天幕讲述,身为天子他自有容人之量,他只是一时接受不了自己所定之法,法法有陷。
难道他做得真那么差?
【即:鉴于前代后宫祸乱朝政之鉴,皇后虽为天下母,但也不能干预政事。
至于嫔嫱(妃子)之类,不过是侍巾之人,君王不能宠爱太过,否则崔生骄恣之心,生事后宫。
为给子孙作出表率,尔等要多读‘女戒’,并多听古时贤妃事迹。
所以‘良家女子’是大明选妃立后的首要条件,为让子孙铭记朱元璋定下祖训:
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只能选良家子,不能接受大臣亲女,以防藏奸,树国不利】
刘启摸着太子的脑袋,慢慢道:“朕把粟妃系的属官卫绾,放到你身边许久,你可知深意?”
“嗯嗯”小刘彻点点头,国政要事父皇从不瞒他,卫绾起初是河间王刘德(刘荣亲弟)老师,大哥被废后才奉命成为他的太傅,父皇是为他好。
迎上天幕上明太子生存艰难几字,刘启目光森然,对小刘彻的话颇为柔和:“卫绾此人,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无兴利除弊之绩。
但他有一点好处,其历经两朝又尊君守道,所代表的力量能护你基本安稳。”
天子之路常伴荆棘暗渊,彻儿,朕为君为父,为你未来已尽全力。
刘启常年肃穆的脸微微柔和:“朕大行之后,大汉江山就要你靠你接担,他日若政事遇上难处,多忆高祖文帝行事,以及朕教对你的教导。”
听到父皇真切
剖白,小刘彻眼眶红红的,依赖地拉了拉他袖子,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贴在刘启手掌:“父皇好爱儿臣,儿臣也爱父皇。()”
【朱元璋在制定后宫权力制度时,没有给后宫赋予相应的权力。
换句话说她们没有理法支持,无法受到宗法、法规保护。
哪怕是在明初,拥有相应权力的皇后,也只有寥寥几位】
天幕上明祖宗之法渐渐淡去,几行字缓缓出现在历代眼前:
朱元璋马皇后;
朱棣徐皇后;
朱瞻基孙皇后;
朱棣把目光落到孙儿身上:“孙皇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突然得知与自己未来相关的朱瞻基:很慌,但他有话说:“孙儿也不知孙氏为何成为皇后,爷爷再等等,后人定会说到孙儿事迹。”
爷爷,别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小事上,想想仁宣之治,盛宣之治,盛事啊!
感受到身上实质性的目光挪开,朱瞻基才险险地松了口气:原来孙氏真成了他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