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登台后先设置三司条例,将宰相、枢密合为一体,也将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归于手中,自己兼任三司领头】
(正准备继续讲的田羽突然看到底下有人悄声问:为啥?)
田羽嘴角一抽,给了对方一个中指,看在同学份上还是解释道:
【为什么?
宋朝权衡制度让权力分散啊!
按照宋制中书(宰相机构)不知兵,因为它没有兵权,朝廷增兵多少不归他官,偏偏名义上它是百官之首的机构;
枢密院有添兵权力,但不知朝廷有没有财可用,因为它不管财政的事,手中没有财政预算权;
管军将帅要请兵调将,不知该调多少兵将,不知国家士卒具体数量,那是其他机构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想要改革必须将三司凝聚成刀,否则各司各干各的事,改革等于做梦】
武则天有些疑惑,后人在回答谁的问题?
宋朝制衡官员已经提过数次,还要讲?
她大胆猜测:难道是其他学子听讲不专心?
【在军政方面王安石主要进行以下改
革:
调整吏胥及低级官员俸禄:未改革前他们大都没俸禄,工资全靠渔诈百姓、纳取贿赂发家致富。
改革后州县最低等的吏胥每月也有六千文到八千文工资,录事参军等低级官员根据职位不同进行定制钱粮。
然后提拔下层士大夫作为改革中坚官。
至于朝廷原旧官员?】
汉
刚给汉吏涨过工资的刘洵(汉宣帝)非常不解:后人不看他汉史吗?
给官吏加俸禄的重要性难道没记载到史书上?
在他看来当宋廷每任君王应缓缓改制,如汉家痛击匈奴那般,君王相续,直到武帝时横扫两漠之地。
而宋君王不但没蓄下力量,相反还累下弊政留于后人。
刘洵拧着眉想找个词形容宋君王,半晌无果,只能认为他们不看汉史。
他不知道西方黑格尔的一句话形容宋很恰当: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似乎从未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文人治国,治的是心中的国家而非现实的国度。
【受庆历新政失败教训,他并没有裁汰冗官,而是调动拦路石给个闲差,算是治标不治本的整顿吏治。
另外又有改革科举,兴建武学、律学和医学】
天幕长叹:【谢天谢地,宋立国近百年,终于想起法律二字,这是要摆脱官员以自己解说法律断案啊!
明明一桩简单的阿云案,没能判决不说还被拉入变法之争里,不得安宁】
天幕语气嘲讽值拉满;【人家姑娘欠你司马光啊,十七年后你掌权就推翻神宗裁决啊,直接把阿云判成死刑,后世儒家还将其称为文人风骨?
敢情宋朝皇帝说话不算,就儒最大是吧?】
宋
司马光脸色涨红,急忙出列表示自己没有此等心思。
赵祯温和地安慰他:“我宋以仁厚治国,后人重利益自然不喜我朝,君实无须放在心上。”
在赵祯看来,后人对他宋看不上眼,讽刺历代先王指责他,现在又嘲讽大臣也不算什么。
正好君臣同受难,还能让朝廷上下一心为国办事,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