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也很有诚意。告诉各国使节。中国将把这场战争应该向中国支付地赔款全部拿出来。感谢各国地支援。于是各国使节又为自己出了多少力。出了多少兵开始折腾。几乎所有地国家都把注意力转到了日本身上。
胜海舟出山与各国进行谈判。他们一直试图把对中国地赔款给抹掉。一直不停地强调着。中国军队在平壤城进行地屠杀。但是他们似乎也忘记了。那些西方帝国地贪婪。
就在几国讨价还价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清军已经以很快的速度退出了日本,所有的海军朝琉球和黄海集结,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修整。琉球王室的成员已经全数覆灭,清廷很自然的接管了琉球,并在那霸为尚氏王话立碑,称尚氏一门忠烈,为保护大清疆土,英勇殉国,自此,琉球成为了大清的属地,而刘永福则成了琉球的第一任巡抚。
当洋人发现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再一想想,在琉球也并没有什么油水可图,而中国在这次事件中,一直表现的不卑不亢,甚至主动让出自己的利益,向各国示好,所以各国竟然一时间找不到一点借口来跟中国翻脸。
十月二十五日,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忽然返回东京,力挽狂澜,与各国周旋,替日本争取回少许利益,并同时劝说俄国退兵,离开北海道,这让日本人大跌眼镜,许多人都以为,德川家已经没有什么份量了,可是自此事后,德川庆喜的声望再次上升。
胜海舟看着德川庆喜的回归,最先意识到大事不妙,当年是他劝说德川庆喜放弃抵抗,让出东京的,如今德川庆喜的突然回归,同时还带来了洋人的支持,使日本免于覆顶之灾,许多日本人都为之一振,只有胜海舟看出了这一不平常。
果不其然,德川庆喜回来后不久,德川家达被任命为日本新的内阁首相,德川庆喜非常谦逊的退居幕后,自称自己是因为爱国,才会返回东京,协助天皇陛下,共同抵御外敌。
不久之后,德川家达以东京易受攻击,为了避免天皇陛下再次重蹈覆辙,建议天皇迁回京都,离开东京,日本各大臣都极想反驳,可是很快,德川庆喜再次出面,提出,天皇陛下应该尽快返回京都修养,待日本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再行定夺,是否返回东京,而英、法、美三国的军舰又适时的跑到了东京湾遛了几圈,于是明治天皇不得不在保皇派的维护下,返回京都。
幕府没有了,可是德川庆喜却在东京做起了土皇帝,他不再像当年的德川幕府那样,不把天皇放在眼里,横行霸道,可是他也不会再让出大奥了,他坐在自己昔日的宫殿里,一阵感叹,虽然当了一回卖国贼,可是他非常欣喜的发现,自己昔日所期待的幕府合法化以另外一种形势出现了。
对于当年被迫归还大政,他一直耿耿于怀,而对于那个本来叫田安龟之助的德川家达,他也不是完全的信任,能再次回到大奥,他很清楚,其实跟洋人没有关系,若不是那些中国人暗中支持,并帮他消除障碍,他又如何能回来呢?
自己当初为了避免内战,曾向天皇表明愿意归政,谁知道那些保皇派却一定要将他赶尽杀绝,若不是胜海舟帮他周旋,相信自己早已经死在那些保皇派的手中了,德川家达能接手德川家的基业,也是因为他与保皇派走的极近,又和英国的关系良好,才会让他捡了个便宜。
想到这儿,德川庆喜,不再因为自己暗地里和中国人的合作感到羞耻了,他为自己找到了许多极为正当的借口,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一些,当他看到在大奥内嘻戏玩耍的子女,他的心更定了,是的,为了自己的儿女,他也没有什么好感到羞耻的了,更何况,如今的日本已经今非昔比了,那个中国人答应过自己,若是自己能在这个时候出面,他必定会帮日本恢复经济,毕竟,中、日两国同属亚洲,而那些西洋人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大捷,这是大清自建立以来,少有的大捷,当慈禧看着战报时,她几乎有些傻眼了,她心里的惊喜,让她拿着那份奏报的手都有些颤抖,她简直是不敢相信,清军胜了,而且是几乎全歼敌军,还打到了人家的家门口。(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PaoShu8。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泡书吧!)
正文 第229章 胜利背后
只慈禧,光绪已经激动到手脚都不知道应该往哪儿放T的在书房里踱来踱去,翁师傅也是满面红光,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他师徒俩可以这么昂首阔步的在这紫禁城走路。
但是所有的人在看到后面所付的一句,日军在平壤战场几乎被全歼,两万余人,最后只余十余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慈禧和翁师傅的心里都有些寒意冒了上来,他们心中都有些害怕,这个胜利虽然让他们振奋,可是这个结局却也让他们害怕,他们害怕洋人。
可是洋人还未发难,却已经有人抢在洋人之前发难了,徐桐上奏,把在平壤一战中的所有军官全部给参了,所抓的正是对于日军的屠杀,认为袁世凯、宋庆等人,在完全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对日军进行围困,甚至不接受日军的投降,而是将想要投降的日军全部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格杀,有干天和,有失我中华泱泱大国之风范。
跟风参奏的就有三十几名官员,皆是文官,个个把儒家都给搬到了大殿上,跟慈禧、光绪较上劲儿了,要求一定要严惩袁世凯几人。他们已经完全的忽视了,正在大街上奔走相告,互传喜讯的百姓们,他们也完全了忽略了,中国难得的一次胜利,他们甚至以死相迫,要求慈禧和光绪严查袁世凯、宋庆、聂士诚等人,他们为了能搬到孚亲王府,甚至忘记了,日本人也是在前不久,才向各国投诉中国军队在平壤进行了一场屠杀,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站到了日本人的一方。
慈禧和光绪都有些目瞪口呆,他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这一份份奏章,光绪退缩了,他手足无措的看着翁师傅,希望他能拿个主意出来,翁师傅想的最多的是,皇上不能失去这些大儒们的支持,皇上若是要亲政,就必须要这些儒官站出来支持。
于是又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在大清的朝廷之中,慈禧等太后派极力要保全在朝鲜战场上的各位将士,而在战前,一直叫嚣着要打出大清威风的皇帝却沉默了,站到了徐桐一干人的一边,于是慈禧以前暗中力挺的势力,此时成了她自己的绊脚石。
这么大的事情捅了出来,朝廷之上,喊杀声一片,可是民间的舆论一片哗然,所有的报纸,毫不留情的开始抨击着以徐桐、崇绮为首的一干老硬派死顽固份子们,甚至有报纸直呼徐桐为汉奸、卖国贼。
更有老百姓在夜里,摸到徐桐、崇绮等的家门口,倒夜香的倒夜香,倒垃圾的倒垃圾,甚至从他们门前过的百姓,都会忍不住冲着他们的门口吐一口浓啖。而军队的不满也达到了顶峰,各地将领上奏参徐桐等人,在大清大胜之时,却投靠倭人,帮倭人扫清我大清打败日军的有功将领,根本就是通敌卖国。
各地的学生们也组织了起来,到各地衙门口静坐示威,要求严惩通敌叛国的徐桐等人。很快的洋人们也做出了反应,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日本保皇派的人早已乐的翻上了天,各国报纸对于清军是否在平壤城外杀降各执一词,而更多的怀疑,则是清军的确是杀降了。
于是一阵风再次刮起,洋人们要求中国彻查此事,查清楚中国军队在平壤城外杀降的主犯,并在查清事实真相后,必须对日本进行赔偿。
慈禧早已经怒不可遏了,光绪和翁同和则更是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这个风向竟然转的如此之快,他们师徒俩还没有商量好要如何应对,而徐桐和崇绮等人,更是悔之晚矣,他们虽然痛恨大兴西学的孚亲王和那位格格,可是如今的局面却是他们想也没有想到的。
徐明启和自己地儿子一起跪在堂前。看着坐在上首黑着脸地父亲徐桐。心里都是一片苦水啊。徐桐看着自己地儿子和长孙。忽然痛哭起来。道:“我怎么这么命苦。老佛爷啊。您到底要被那些人蒙蔽到什么时候啊?”
徐明启地头埋地更低了。他地儿子徐贤忽然眼中露出了一丝不屑。可是看到身旁地父亲。只得又忍了下来。就在徐桐哭喊地时候。忽然管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