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述本要随我一起,我想着虽然她并不柔弱,但施粥的地方地窄人多,她毕竟是祝家人,磕着碰着我也不好交代,因此打发她去厨房了。
从后门走到山门,要穿过三个院子。省城的庙十分气派,黛瓦朱柱,反宇向阳。我路过献殿前院的时候,有一位道长正在洒扫。
擦肩而过时,他突然开口道:“无量寿福。贫道本不该多言,善人既有慈悲心,贫道有一言相赠。”
我一愣,转身躬身道:“洗耳恭听。”
道长说道:“‘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我知道这是《清静经》里的句子,但竟一时不知他为何以此句点我。难道是发现我这个外形并不是自己的?劝我不必执着于皮囊?
我开口欲问,道长却低头继续洒扫,明摆着不愿多说,我便道了声谢,还往山门处走去。
山门处也有一个小道长在帮忙施粥,我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扫献殿前院的道长是哪位啊?”
小道长一边盛粥一边道:“你是说高高瘦瘦的那位么?是哑师兄。”
“哑师兄?”
“除了念经,没有人听过他说话,因此我们都这么叫他。”
我心想,那我真是荣幸。
“不过我还听说,哑师兄是言语得罪了人,才出家的。”小道长明显还不“清静”,压低了声音和我聊八卦,“还有人说他和祝家有关系。”
“祝家?”
“这就说来话长了。”
第3章一石惊起千层浪
然后,小道士给我讲了一个祝家旁支子弟虽醉心武学,却厌恶战争,于是在一次大战中逃离,跑到道观出家的故事。
我越听越觉得熟悉,也不知道这个时空有没有杨家将的故事,杨五郎弃红尘削发为僧不就是一个路数么?
更何况传闻漏洞百出——若洒扫道人真是祝家逃兵,他岂敢在祝家大本营里修道?
我听罢一笑而过,正想跟小道士分享杨大郎到杨七郎的故事,只听前方一声炸响:“好狗贼!阎罗变菩萨——我呸!”
我正想瞧瞧被骂的人是谁,一抬头,只见剔牙大哥对我怒目而视。
我:“……”
我朗声道:“这位兄台,你污言秽语、不敬祝小姐在先,我替天行道在后。有冤衙前击鼓,勿要在此挡道!”
剔牙大哥冷笑一声:“祝家施你一点小恩小惠,你就甘愿做门下走狗。这衙门口的石狮子都姓祝,我又去哪里伸冤?!”
我冷了脸:“祝家该你的?欠你的?昨日你不曾吃粥?吃奶还骂娘!”
剔牙大哥又是一串大骂,我如今成了祝府门下客,自然不便像昨日一般大打出手。施粥的祝府家下人聚过来要轰,我又担心坐实他口中的“仗势欺人”,一时犹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