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宋姨娘她们分开后,百里妍卿便和墨彥、百里文秀一起进了寿安堂中,宋姨娘虽然解禁了,但由于梅香院还是小佛堂,老夫人对宋姨娘并不待见,所以免了宋姨娘的请安。
此时寿安堂里,已经坐满了人,百里空、百里承辉还有崔莺莺她们,还有二房、三房的人都在,甚至秦姨娘、小安姨娘、穆姨娘也事带着她们的孩子坐着。
百里妍卿跪在地上请安,听着老夫人的训诫,让她进宫要恪守礼仪规矩,不做出给百里府丢脸的事云云。
崔莺莺虽然不服百里妍卿得了恩典进宫入学,但一想到宫中的情况,嘴角微勾。如今宫中有皇太后、有贵妃姐姐,甚至还有怀孕了长公主在,她就不信百里妍卿进宫能得的了好。
宫中可不是百里府,百里妍卿不可能会过的那么顺利的,再加上现在唐昭仪就是个废人,能帮的了百里妍卿什么。不用她出手,就已经有了替她治了,崔莺莺不信百里妍卿在宫中会一直平安,即便平安,不死也脱成皮。
崔莺莺的目光从百里妍钰的身上,她的女儿现在还太小了,待六岁,她一定送女儿进宫学习。
崔莺莺虽然不想女儿嫁进皇家,是不想女儿以后要跟一群女人争宠,像崔贵妃那样的生活。崔太后从皇后一路坐上了太后之位,崔莺莺的姐姐又当了贵妃,崔莺莺自小也是进宫玩的,也知道宫中的生活比外面的可怕多了。
甚至她的贵妃姐姐,当初在闺阁时多好的身体,可是没想到进了宫中,有太后姑母护着,一样坏了身体,没法生孩子。
而且宫中夭折的皇子公主,甚至落胎的,都不计其数,可见宫中的争斗多惨烈。
崔莺莺是崔府的嫡次女,自小受的教育也让她有了政治的敏感性,权利自然是好的,但她现在有娘家人护着,再加上下一代的太子妃,或者帝妃,定也要出自崔府。
她的女儿有强大的靠山就好了,她要为女儿找个好的归宿,只是再怎么心里打算,跟皇家的人打好关系是没有坏处的。
“卿儿,进宫一切小心,万事留个心眼,有什么事可以去找怡嫔。”百里空说道。
整个百里府的人都觉得百里妍卿进宫虽然看着好,但也危机重重,而宫中能帮她的也只有怡嫔了,唐昭仪在大家的眼里是自身难保的了。
“父亲放心,儿媳会跟宫中的姑母和姐姐打声招呼,会好好关照妍卿的。而且大哥的长女崔初晨这次也与妍卿一道进宫,在一起也有个伴。”崔莺莺微微一笑,大度道。
“是啊,老爷,妍卿只要乖乖听话,什么事也不用担心。”大夫人说道,终于不用看到百里妍卿在她面前碍眼了,她比谁都高兴百里妍卿进宫中。
若是妍钰进宫,那定是顺风顺水的,但妍卿就难说了,有宫中磨着她最好。
可以说,大家都不看好百里妍卿在宫中的生存,毕竟宫中的规矩又大,虽然百里妍卿身后有了百里府,但怡嫔才进宫也没有多久,在夏惠帝面前也并不得宠,势微又能帮的了什么。
而唐昭仪就更不用说了,若是唐昭仪能耐,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傻了。
百里承辉看着女儿,心中也怜惜着,但他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摸摸百里妍卿的头无声地安慰着。
能进宫都是得了皇帝的恩典的,在外人的面前是这样,但其实也是喜忧参半。进宫的女子都是跟公主一起学习,自然也是联姻的棋子,当然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也许会成为皇子妃,太子妃,甚至将来的帝妃帝后。
百里妍卿就这样谢过一家子人,然后带着唐妈妈和妙心上了马车,缓缓地离开了百里府。
墨彥看着百里妍卿离开,闷闷不乐,直接一转头,便朝着墨兰阁走去,百里文秀看着墨彥这样也跟了上去。
崔莺莺看着墨彥和百里文秀离开了,心里哼声,这庶子碍眼好久了,她不能拿墨彥如何,对庶子还不能怎么样。
“唐妈妈,说说乔姨娘的事情。”马车里,百里妍卿说问道。
“乔姨娘?”唐妈妈愣了一下才道:“大小姐怎么问起乔姨娘。”
“听说乔姨娘是娘亲的丫环。”百里妍卿之前并未对乔姨娘有其它的想法,但今日乔姨娘过来送她,她觉得有些奇怪。
“哎,大小姐不知,乔姨娘其实是夫人在路边买回来的……只有奴婢才是夫人从唐家带出来的,唐家出事的时候,那些丫环婆子都被遣散了。夫人曾经身边有四大丫环,在夫人遭遇刺杀时,为护夫人都死了。夫
人嫁到了百里府带在身边的丫环,除了乔姨娘,都是唐家所赐的。那些人不安好心,给夫人赐的丫环婆子都不是什么好的,眼皮子浅,给点好处便背叛了夫人,有了见夫人不得宠便勾引大爷,被大夫人处理了。乔姨娘一直很静,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大爷当时为了气夫人,便看中了乔姨娘,夫人也就为乔姨娘开了脸。大小姐不必理会乔姨娘,她若对大小姐不利,奴婢会收拾她。”(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世家嫡女
百里妍卿沉默,当年产房着火的事情,她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听闻扶桑院的除了唐妈妈和她,都死了。
那这个乔姨娘呢,是否真如表面上的那般安静呢,怎么也说她是旧主的女儿,可是乔姨娘从来不亲近她。这一点百里妍卿是很奇怪的,观察了乔姨娘这么多年,她也确实没看到乔姨娘哪里不对,是她多疑了。
百里妍卿放下了心思,乔姨娘也许不想靠近她这元配嫡女,怕被继室拿来开刀吧。
“唐妈妈,很快便可以见到姨母了。”百里妍卿笑道。
唐妈妈也温和地笑道,“是啊,昭仪娘娘这些年过的也不好,大小姐进宫正好可以陪陪昭仪。其实进宫有好也有坏,皇帝不会让唐家的后人折在宫中的,皇帝可担不起薄待功臣之后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