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青的六个子女,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虽然丁香还没考试,但未来前途也不会差了。
既然都是大学生,将来的工作都是有国家分配不说,上来都是干部级别的,能当干部的人,工资收入房子什么的,还用他们操心吗?
明显是不用的,所以她从来没担心过孩子们会念叨自己的存款,房产,他们不会惦记,她也不用为他们操心,她这个妈只需要给他们老两口攒下足够用的养老钱就足够了。
所以她能够坦然的面对这一切,才会想着男女平分,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
至于收养的这两个孩子,压根儿没和妯娌讨论过,丁薇也早就说过,一应开支有她出,所以赵青青的家产平分里,是没有将这两个小不点计算在内的。
而王玉环这边,一女两子,女儿将来是当高校老师的材料,工作稳定了,将来的对象找的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她不用担心女儿的前程。两个儿子一个在乡卫生院当厨子,和护士定了亲,另一个在机械厂当工人,也都转正,也正在相看媳妇,不管如何,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吃国家饭的,不用当农民了,将来最差的媳妇也得找个临时工吧?如果是双职工,更不会稀罕他们老两口的钱。
正因为他们妯娌俩都有寄托和靠山,所以才会有了那样的商讨结果,才敢在孩子们结婚的同时和他们分家,不会因为这个过的不好,要让那个去帮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谁去觊觎过儿子媳妇们的工资,越是这样坦然,将来的婆媳关系,才能相处的越融洽。
爸爸从老家回来之后,就更用心的去做餐饮了,而他们家的食物也因为味道正宗,吃着方便,爽口,很快就在附近站稳了脚跟,这些食物的料汁儿都是丁薇亲自教的,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对于选择调料,她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带着爸爸去各个店铺亲自挑选,别看样数少,做法也算不上难,但越是简单常见的食物,越能体现他们的水平高低。
凉调类本来就是夏天的主流食物,加上谭悦卤肉饼,冰镇饮料的加持,使得他们家的生意一开门就吸引了八方食客来品鉴,尤其顾客进店先付费拿票等餐的方式,也在大家传统记忆中是少见的,所以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在什刹海附近出圈了。
新品多了后,浆面条的食用者就少了,大锅变成小锅,后来干脆不做了。
卤面条深受重体力劳动者的稀罕,吃这个能吃饱啊,关键还不贵。
热干面做的快,出锅快,这面也实惠不贵,所以一上来就有很多人点,不过每天准备的量也就五六十碗,多了还没有,基本上晌午就能将热干面,卤面卖完,晚上都以凉调类为主,不做热食。
每天加起来也能卖个一二百份,听起来挺多,但是赚的少,都是小本生意,一份面甚至没有五分钱的利润,一天下来,可能能挣个六七块,因为这几种本身就不带肉,顶多用点荤油和辣椒油,成本低,利润自然也高不到哪儿去,夏天嘛,没必要做太多成本高的食物,等熬过了这个夏天,再增加新品也不迟。
谭悦那里有卤蛋、卤肉、烧饼、凉菜、冰镇饮料、啤酒,靠着这个,每天的收入达到了十块以上,比忙活的要死的夫妻俩还挣钱,但她挣的这些要分给丁薇一半,当然这一半也算交了冰箱使用费,房租,电费了,所以他们家也不算亏。
丁家小吃本身的定位就是便宜实惠,刚开业,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打出名气,所以前期赚多赚少,丁薇安抚他们不要在意,等到天渐渐凉了,咱们就推出砂锅米线、烩面、刀削面,只要加了肉,成本就上去了,利润也会多起来。
即便每天只有几块钱的利润,可一个月加起来也能有一二百块钱的收入,这是普通工人小半年的收
入他们不应该有啥不满的。
而且夫妻俩也计划好了,以后不管赚多赚少,年底都会回家清一次账,尽快将厂里面的欠款还清,才是夫妻俩的头等大事儿。
7月,丁建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豫省桥梁建筑设计院,正儿八经的央企单位,虽然是从基层干起来,但到底是名牌大学毕业,一进去就是三十六元的底薪,这不知道是多少普工梦寐以求的工资。
与此同时,丁兰也传来好消息,她被分到了豫省省会实验中学,教高中语文,同样底薪三十六元,还都
分配的有单身宿舍,这就是名牌大学的优势,学历决定了你的待遇,还在实习期就已经是重点中学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