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陈芸一行人来到了距离京都五百公里的一处小村庄。
青山叠嶂,碧水如黛,翠竹环绕,这处名为碧溪村的地方,虽然只是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但却是个幽静秀丽的好地方。
陈芸来到的时候,陈家的几个壮年男丁正在垒墙,他们打算在河畔再盖几间茅舍。陈芸下了马车,上前询问陈老爷和陈夫人住在哪里,陈芸顺着男丁手指的方向,却正好看见一个男人站在几十步开外的地方怔怔的看着她。
“哥!”还是陈芸先叫出口,之后朝那人奔过去。
陈秀还有些不可置信似的,“芸儿?你回来了!我和父亲母亲都以为你出了事,直到郑家和璋王府的人相继来报信,我们还有些不信!想不到真的能再见到你!”
这个时候,护送陈芸回来的几个侍卫也上前行礼,陈芸拿出几两银子打赏,“多谢各位一路相送,如今我已回到了母家,你们也可以回去复命了。”
陈秀指着陈芸的马车以及马车拉着的好几箱子的东西问她,“那是?”
那是孟璋事先准备好给陈芸一家的礼物,陈芸没想到孟璋出征前竟然安排了这么多事情。
陈老爷去上山采野菜去了,陈秀便带着陈芸来见陈夫人。
陈夫人正和陈大嫂坐在炕上做针线活,陈夫人见到自己女儿回来了,一激动针没拿稳还刺破了手指头,一时间陈芸和陈秀夫妇都围上去,样子也很是焦急。
“你看看你们,不过是手指头破了而已。”陈夫人笑道,回归了田园生活,儿子媳妇都如此的孝顺,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自己的女儿,真是福兮祸兮。
陈芸轻描淡写将自己失踪以后的遭遇和众人讲了一通,只是省去了刺杀岭南王那一段,但即便如此,见自己的女儿受了这么多委屈,陈夫人还是忍不住垂泪。
陈大嫂忙掏出帕子给陈夫人擦眼泪,又宽声安慰着。
陈芸笑着说,“这些日子麻烦大嫂照顾我父亲母亲和哥哥了,我们陈家能有嫂嫂这样的媳妇,真是我们陈家的幸事。”
陈大嫂一愣,看着眼前的小姑子对自己笑的如沐春风,陈大嫂有些难以置信。她嫁入陈家好几年了,之前一直和陈芸斗斗斗、又被陈芸找茬,想不到还能从陈芸嘴里听到自己的好话。
陈芸从青璇那里也探听过原主和陈大嫂的恩恩怨怨,不过在她看来,那实在不过是女人之间的小矛盾。但陈大嫂心里记恨她,在她生病还过来气她,陈芸本来是对她没什么好感。可是如今娘家败势,陈大嫂依然不离不弃,将陈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可见,这个女人其实除了和原主作对,对陈家其他人都是不错的。
陈秀不像陈夫人那么伤心难过,他听了陈芸的遭遇只觉得血气上涌,恨恨骂道,“怪不得郑远池会那么好心把你的嫁妆退了回来!原来是做了亏心事!我若还在京都,定要好好揍他一顿!”
“我的嫁妆?郑远池退了我的嫁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当初陈家举家搬离京都时,陈秀曾代表陈老爷和陈夫人去了郑家一趟,虽然陈家当时也有些山穷水尽,但大家都以为陈芸是私自离开郑家或者和人私奔了,陈家自知有愧郑家,所以并没有去郑家要回陈芸的嫁妆。不过后来陈芸回来了,还闹着和郑远池和离,郑远池交给陈芸放妻书的第二天便派人连夜将陈芸剩下的嫁妆还了回来,只不过没有告诉陈芸而已。
陈芸误会郑远池贪图自己的嫁妆,其实想来想去,郑远池和郑家其他人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没想从她身上得到什么好处。
陈大嫂在一旁劝道,“你也别太气了,好在妹妹这次没有大碍,还因此因祸得福了。你就念在当年父亲下狱,郑家三郎没少为父亲打点的份上不要再说了。”
陈芸知道陈大嫂那句“因祸得福”指的是孟璋,脸有些发烫,但后来听说郑远池在陈家失势后没少帮忙,心里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将过去的事情解释清楚,陈芸又问了一通关于陈家其他人的现状。
其实在陈老爷那次入狱之前,陈家的铺子就经常出事,只不过都被陈老爷压了下来。陈巨斗夫妇也知道有人故意要陷害自己,为了怕自己将来有个不测,只得匆匆的把剩下两个女儿嫁了,不过,这两个女儿虽然没嫁给什么达官贵人,至少嫁的都是南方的殷实人家,如今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而陈老爷的两个姨娘,一个病死了,另一个自请和离回了娘家,如今随陈巨斗回乡下的只有陈夫人和几个亲信的奴才。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陈大嫂要去做饭了,陈大嫂一走,陈夫人才敢问陈芸孟璋的事。
对于自己女儿要嫁到王府当王妃,陈夫人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担心起自己女儿的身份嫁给皇室宗亲不会受委屈么?
“芸儿,我和你父亲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给你定下郑家那门亲事,我也是收到你两个妹妹的平安信才明白,嫁什么达官贵人不过是镜花水月,最重要的还是要找一个疼你爱你门当户对的人家。”
陈芸知道,陈夫人这又是在为她和郑家的婚事而自责了,忙安慰道,“当初也是女儿不懂事,如果女儿不那么执着,父亲母亲也不会因为心疼我逼郑远池娶我。”
如果她能早一点认识孟璋,也许也就不会绕这么大弯子了。不过,凡事有因才有果,如果不是郑远池,她还没机会接触孟璋这个人。想到这,陈芸有了些许的安慰。
下午的时候,陈芸来找陈秀。
“哥,教我学骑马。”
陈秀没想到陈芸想学这个,“你学骑马做什么,你看哪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家要学骑马的。”
“殿下的妹妹,毓秀长公主,哥哥听说过吧?我和她就很聊得来,她还说要带我去御林苑赛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