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穿越三国之我是曹昂起点 > 第6章 名将落幕何其感伤(第1页)

第6章 名将落幕何其感伤(第1页)

在蜀国深秋的黄昏,落叶纷飞,一片萧瑟之中,诸葛亮带着北伐的疲惫与未竟之志,缓缓踏入了成都的城门。他的心中,除了对北伐失败的沉重,更有对内部隐患的深深忧虑——特别是那关于粮草的问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回到丞相府,诸葛亮未及休息,便召见了负责督运粮草的李严。大殿之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截然不同的面容:诸葛亮面色凝重,而李严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李严,此次北伐,我军之败,粮草实为关键。你身为督粮使,可有话说?”诸葛亮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针,直刺李严心田。

李严心中暗惊,但面上仍强作镇定,试图辩解:“丞相明鉴,粮草之事,非臣一人之力所能及。战场瞬息万变,臣也是尽力而为。”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却藏着不易察觉的寒意:“哦?尽力而为?那吾问你,临行前,吾曾授你三策,以应对粮草之困,你作何选择?”

李严心中一凛,那段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诸葛亮确实给了他上中下三策,每一策都暗含深意,而他,却选择了最为保守,也最可能暴露问题的下策——还住黄土,即放弃深入敌后,退守安全之地。

“臣……臣当时考虑,为确保粮道安全,故选择下策。”李严的声音微微颤抖。

诸葛亮轻轻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正是李严当时所写,详细记载了三种策略及自己的选择。“此乃你当时手书,上言‘军粮难继,恐误战机,故择下策’。然,后来你为何又擅自传令撤军,且对吾言‘军粮饶足’?”

李严的脸色瞬间苍白,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会将此事查得如此清楚。他试图狡辩,却发现自己已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

“丞相,臣……臣实是担心粮运不济,恐误大局,故……”李严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为一片沉寂。

诸葛亮目光如炬,直视李严:“李严,你我共事多年,吾知你之才,亦信你之忠。但今日之事,你不仅欺君罔上,更置三军将士于不顾,此乃大罪!”

言罢,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李严才能的惋惜,也有对军纪严明的坚持。他深知,作为一国之相,他必须以身作则,不容任何违背忠诚与职责的行为存在。于是,他提起笔,缓缓书写起给刘禅的奏章,字字句句,皆是对李严事件的详细陈述与公正裁决。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紧握着诸葛亮的奏章,眉头紧锁,心绪难平。大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他复杂多变的表情。

“丞相所言,字字珠玑,朕心甚痛。”刘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沉重,打破了大殿内的沉寂。他抬头望向殿下的官员们,继续说道:“李严将军,昔日战功赫赫,朕亦深知其才干。但今日之事,却令朕痛心疾首。”

官员们闻言,皆低头不语,气氛愈发凝重。李严跪在殿中央,身体微微颤抖,等待着最终的判决。

“朕自问待卿不薄,为何卿要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刘禅的目光如炬,直射向李严,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严抬头,迎上刘禅的目光,眼中满是悔恨与绝望。“陛下,臣知罪。臣一时贪念作祟,铸成大错,悔之晚矣。”他的声音沙哑,几乎是在哽咽。

刘禅叹了口气,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情绪。“李严,你曾是我蜀国的栋梁之才,如今却因一念之差,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朕虽痛心,但国法无情,不得不罚。”

说到这里,刘禅睁开眼,目光坚定。“传朕旨意,即日起,将李严贬为庶人,以示警戒。望诸卿以此为鉴,忠于职守,勿再重蹈覆辙。”

随着刘禅的话音落下,一名宦官手持诏书,快步走到李严面前,高声宣读。那一刻,整个大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空气凝固,时间静止。

官员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出一言。李严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与深深的绝望。他缓缓低下头,任由泪水无声地滑落。

“唉……”李严终于忍不住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那声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而凄凉。“我李严,一生征战沙场,以为功名可保,岂料今日竟落得如此下场。”

他的叹息声中,既有对自己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更有对未来迷茫的恐惧。仿佛在这一刻,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将他一点点吞噬,而他却无力挣扎,只能任由自己沉沦。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只有李严的叹息声,还在不停地回响着,提醒着每一个人: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与责任永远是最重要的筹码。

在这一刻,李严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自责。他后悔自己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选择了那条看似稳妥却实则危险的道路;他自责自己为了一己之私,竟置三军将士的生死于不顾。然而,后悔与自责已无法挽回他所失去的一切,他只能默默地接受命运的惩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上的寂静逐渐被打破。官员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对李严的遭遇表示同情,有的则对诸葛亮的公正无私表示敬佩。而李严,则像是一尊被遗忘的雕像,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时间的洪流将他淹没。

从此以后,李严的名字在蜀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深刻的烙印。他不再是那个英勇善战的将领,而是一个因一念之差而跌落谷底的悲剧人物。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口中传颂的警示,提醒着每一个人:在权力与诱惑面前,忠诚与责任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

此事过后,蜀国内部更加团结,将士们也更加明白,忠诚与责任,是战场上最宝贵的武器。而诸葛亮,也以此事为鉴,更加谨慎地选拔人才,确保北伐大业能够顺利进行。

于此同时,在魏国的一个阴天,寒风凛冽,乌云蔽日,整个都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与哀悼之中。大将军曹真,这位曾无数次为魏国征战沙场的英勇将领,终是抵不过岁月的侵蚀,病榻之上,气息渐弱。

曹真的寝宫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他苍白的面容和眼中的不舍。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将最后的希望与嘱托寄托于曹睿,这位年轻的帝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