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由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却说某年某月某日,京畿宛平县西郊,东庄镇闻道书院内,正是辰时早课之时。
那教授先生从门外进来,神童诗念罢,众生平坐,先生高坐于上,摊开备课教材,轻捋唇下美髯,嘴里念到,今日我们治《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那先生念罢一句,作释一句,摇头晃脑,台下众人不仅不听,反倒嗡嗡作响。
先生放下教材,微含愠怒,蹙眉道,尔等有何不解?
堂内顿时肃静,先生静默片刻,正要继续,忽而有一人起身拱手道,学生有一事想请教先生。
先生颔首。
请问先生,何为明德,何以正心?
吾等儒生,德者不过上不愧君父,下不愧百姓,立身持正,至于正心,宋张子厚横渠四句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学生敢问,先生可曾做到立身持正,不愧本心?
天地君亲师,台下学生竟敢当庭质问,先生登时就要变色,放肆二字就要出口,那学生又问道。
至正四年,先生得中一甲第三,蒙今上恩赐,以探花之身得授翰林院编修,如今十余年过去,久不升迁,先生听闻永平侯府招婿,慕其贵胄,为求功名,竟想将庶子送与侯府作赘,传为全京师笑柄,敢问先生,可曾听圣人教诲,立身持正?
这本是先生晦涩难言之处,此刻却被公然揭露,室内哄堂大笑,只见那先生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指着发问的学生,气得胡须颤颤。
你
学生丝毫不惧,上前一步,拱手又朗声道,敢问先生!
话一出口,满堂童生俱皆起身,大声附和道,敢问先生!
那先生羞得老脸通红,再也待不住,挥一挥袖,掩面而去了。
京师近来有两件家喻户晓的大事。
一是北方鞑子叩边,今上亲点了世袭永平一等侯为主帅,率领三军,将鞑子杀得丢盔弃甲,扬我国威。
而第二件,也与其一密不可分,请诸位听我细细道来。
那永平侯有勇有谋,乃是举世难寻的盖世英雄。鞑子听闻其为主帅,吓得恨不得闻风而逃。可鞑子虽愚者众,也有一二诡计多端之贼,知将军难以力敌,特意买通监军太监,意图暗地加害侯爷。
天下谁人不知,阉党无君无父,眼里只有利禄,又与将军有宿怨,在战事之末,鞑子得了阉人暗信,伏兵于道上,后纵有副将率兵解围,可将军与其独子身受重伤,在回京路上一同殁了。
消息传来,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可怜此忠君体国之良将,江山社稷之帅臣,竟殁于王事!
侯府失柱,留下一堆女子守家,独木难支,庙堂无人,眼见就要败落了,圣上闻之,心怀喟叹,特赐永平侯嫡妻为一品诰命夫人,其子之妻为四品恭人,为保其门庭,允其嫡女之后袭爵,夺情成婚。
那永平侯之女年方二八,生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一时之间,趋之如骛。可侯府自不会平白为他人作嫁衣裳,贴出告示,若要迎娶小姐,需入侯府作赘。
男儿膝下有黄金,岂可自断双腿,做这令人耻笑之事?尽管仍有人愿意,可也不敢公然宣告,出风露面。
久而久之,独留下一人揭了告示罢了,众人一看,竟是翰林侍讲,沈缙沈官人。
那沈缙年过三十,家中已有妻妾,自不会是他做那侯府之婿。
众人一问,又暗地思忖,不由叹道,沈缙使得一手好技俩。
沈缙才华既高,又中了至正四年春闱进士及第,生得俊美非凡,今上殿试亲点其为探花郎,授了翰林编修。这本是清贵之官,可那沈缙一次酒后失言,恶了内阁大学士,如今十余年过去,才由正七品的翰林编修升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讲。
迁官无路,俸禄又低,沈侍讲除了翰林内务,只在京郊的书院里做个先生,赚些外快。
如今侯府招婿,沈缙转念一想,不若将庶子寄在发妻名下,充个嫡子的名头,送与侯府作婿,不说将来作个小侯爷的外祖,只要侯府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升官岂不是易事?
送一庶子,升官发财,众人不由叹道,真是一石二鸟之计!尽管儒生骂其卑鄙,可清浊合流,比起升迁又算得了甚么呢?
至于那庶子是否愿意,就不在众人的考量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