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考上大学,给姐姐争口气。二姐这辈子没进过大学的门,但希望你们考上大学。”
“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上大学问题不大。”大弟弟很有信心。
“小亮,你怎么样,有信心吗?”
“我的成绩没有哥那么好,但上大学没有问题的。哥你说对吧。”
“你的成绩比我扎实,考的成绩肯定比我好。”
听了两个弟弟的表态,俺好高兴。好多天没有这样高兴了。于是俺带着两个弟弟上街了。
两个弟弟顺利通过了高考,因为没有接到通知书,在家人面前表现出谨慎的乐观。全家都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好像大学通知书就是爷爷开的药方,随手拈来,毫不费力。
不过在报考什么大学以及专业上,爷爷和孙子还是闹点不愉快。
没有想到大弟从骨子里就是家庭的反叛,对中医的厌烦。他不知怎么搞的,与生俱来对中医就不感兴趣,每当听到药杵声,他就感到特别的烦,而全家人听了是那么的悦耳。
吴明根本不听爷爷的忠告,报了华东政法大学。不知是什么力量吸引他对法律的兴趣,就是班主任对报这个学校也为他捏一把汗。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线很高,并且招收的名额不多,有一定的风险。
不过俺爸不仅没有反对,反而悄悄地鼓励他。为了弄清小明的想法,爸爸单独和他谈了一次心。
“小明,我们是中医世家,这个家业要靠你们传承,你这次考的是政法大学,这个家业不是要失传吗?”
“爸爸,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法制的社会,法律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所以我想了解法律。”
是啊,法律对于我们太重要了,平时没有遇到重大的事情,看不出它的重要性,一旦遇到了非常规的事件,就会感到我们这些人就是一个法盲,面对法律两眼漆黑。
当今的社会,文盲无法生活,其实法盲更可怕。
我两次坐牢,实际是一些人利用法律在整我。他们之所以那样得心应手,不就是因为我们是法盲吗,法律掌握在他们手里吗?想到这里,他深有感触。
“嗯,有志气,有远见。”
“爸,我知道考这个学校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努力,就一点希望也没有,努力了才有成功的可能。”
“是啊,不知道你的成绩怎么样,有这个实力吗?”
“我有信心。但我不能保证。”
“如果没有录取,怎么办?”
“大不了,再复读一年。”
“有志气。爸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如果考取了,好好地读,将来做一个正派的、不欺负老百姓的法官。”
切肤之痛让爸爸回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他意识到这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在他身上继承着他妈妈的那股灵气,那股不墨守成规的活力,那股热爱生活的朝气。他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聪明活泼,唯一的不足就是多动贪玩。他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不过还是有丝丝的遗憾,中医世家的孩子,学法不学医。
因为他的妈妈不在身边,爸爸以及全家对小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似乎全家都要弥补他缺少母爱的空白。俺娘不管小明做了什么错事,从来没有骂过一句,更没有碰他一个手指头。
在小明的坚持下,尽管爷爷口头上不答应,但内心还是让步。
一个月以后,俺家接到了两份入学通知书。
小明虽然没有考上华东政法大学,却接到了苏州法学院的通知。小弟考上了徐州医学院。一家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这在俺们那个街道还是个新闻,很多人投以羡慕的眼光看待“三剂神医”诊所了。街坊都认为是乾隆御笔题字的那块匾功劳,是托乾隆帝的福。爷爷奶奶则认为是老佛爷帮的忙,娘却认为是观音菩萨的保佑,只有俺爸认为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
大家免不了要庆贺一番,就在小吃铺里,奶奶张罗着,摆了五桌饭菜,朱奶奶、郑叔叔、荷花阿姨、肖大头、小雪、爸爸的朋友以及街坊邻居热热闹闹地吃了欢喜筵。依依后来知道了,寄了1000块钱来,表示祝贺。
一个月后,全家欢欢喜喜送走了两位大学生。
又快过年了。一天晚上,刚到家俺还没有吃饭,同学春兰来了,做个鬼脸叫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