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歌声明明来自城外,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楚国人出现在大汉军的军营之中,难道……?”项羽简直不敢再想下去,大手一挥,率领属下向城头而去。
项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军心,是以他必须及时地出现在自己将士的视线范围内,因为垓下被围已有一些时日,与外界消息完全隔绝,此时四面楚歌响起,谁都会以为一定是大汉军攻占了楚国,掳掠楚人前来瓦解西楚军的军心。
登上城楼,歌声愈发显得清晰,这些此起彼伏的民歌既有男欢女爱的情歌,也有楚国各地的山歌小调,无一不是西楚将士耳熟能详的曲调。
项羽沿途所见,心中惊骇不已,他分明从每一个战士的脸上读出了思乡与怀旧的感情,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传令下去,所有将士一律不准……”他当机立断,正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杜绝这些民歌所带来的危害时,一声猛烈的巨响突然自城中传来。
这巨响来得如此突然,让项羽的心一下子揪得紧紧的,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随着这声巨响过后,项羽听到了城中传来的惊叫声与锣鼓声,暗黑的夜空就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变得一片血红。
“起火了,起火了!”一阵阵带着惊慌的呼叫声传入了项羽的耳朵,他的心陡然一沉。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发生得如此突然,又是如此地不可思议,让他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因为这失火的地点,正是龙且所把守的粮仓。
粮仓乃是项羽可以抗衡大汉军的根本,更是西楚将士的心理底线,如果粮草失火,毁之一旦,那么项羽之败就是无法避免的定局。
“随我来!”项羽脸色显得异常冷峻,大喝一声,如风般向粮仓方向冲去。
第十五卷 第九章
张良人在城外的一处高地,透过暗黑的夜空,密切关注着垓下城中的一切动静。
在他的身后,是一排剽悍的鼓手,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孔武有力,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就是按照张良的吩咐击打响鼓,不能出现半点误差,以鼓语传达张良攻城的命令。
虽然夜色深浓,但张良仿佛看到了数十万大汉军蓄势待发的场面,心中有一种説不出的激动。眼看着数年的努力马上就要出现结果,他的确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今夜,就在今夜,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即将打响,而他却成了这场大战的主角,这的确让张良有些始料不及。
这场大战的主角本来应该是纪空手的,作为军师,张良从来都是幕后策划。然而,纪空手这一次却将张良推到了前台,而他自己却躲到了背后,这只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进入垓下,烧毁西楚军的粮草。
从某种意义上説,能否烧毁敌人的粮草,已经关系到这场决战的成败。
张良从来都非常相信纪空手的能力,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对能否成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因为在此之前,大汉军的许多高手都曾经作过尝试,最终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命丧黄泉,由此可以想象西楚军对粮草的把持是何等重视,其戒备又是何等的森严。
但纪空手将全军的指挥权交到张良的手中,却显得相当自信,只説了一句:“城中火起之时,就是攻城的开始,切记莫误!”
张良虽然对能否烧毁敌军粮草抱有怀疑,但他却不折不扣地对兵力作了有效的布署。此时此刻,万事俱备,只待火起——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下去。
决战垓下,张良几乎绞尽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制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决战计划。在他看来,只要纪空手真的能够破敌粮草,那么胜利就是指日可待。
在他的这个计划中,彭越、周殷各领本部人马,封锁住垓下的东西两线,而大汉军作为攻城的主力,自南北两线夹击,对西楚军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样的计划,不仅权衡了各部的实力,同时也估算到了敌人背水一战时有可能爆发的战力。以攻守互补、强弱结合使整个战局变得紧骤、有序,是非常符合兵家之道的,为此,张良为这次行动计划取名为“四面埋伏”。
纪空手却认为,“四面埋伏”虽然天衣无缝,可以置敌于死地,但这种大胜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无比惨重的。考虑到攻城之战只是整个垓下战局的一个前奏,而韩信的江淮军与匈奴铁骑尚在鸿沟一线虎视眈眈,就必须要对“四面埋伏”作出有效的改动,否则也许就真的会让韩信拣到一个大便宜。
至于这个改动到底是什么内容,张良心里也没有数,他只知道,纪空手将这个改动后的计划称之为“十面埋伏”。
△△△△△△△△△
救火刻不容缓。
从城头赶到粮仓,需要一炷香的时间,但项羽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才赶到粮仓,火势必然无法控制。
所以,他没有再顾忌自己的身分,轻啸一声,施出轻功提纵术,带着一帮高手如风般扑向粮仓。
一路望去,火势愈发猛烈,数尺长的火苗犹如魔兽般张牙舞爪地吞扑着粮草,呛人的浓烟中,不时爆发一串一串的火星,和着噼哩叭啦的爆炸声,形势极是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