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孩子回来老老实实交代没考好了,也没多生气,反而还笑眯眯道,“没事儿,下次努力就成。今年咱家多吃油,把脑子好好养养。”
准备挨打的孩子:“……”
第二天,孩子们个个挽着袖子主动去田地里帮忙抢收了。嘴里念叨着感谢大丰收。
学校里也和之前苏青玉安排的一样,考的好的老师直接放假了回城里了。
差不多一半的知青都能回去。队里给开了证明,拖拉机手苏小山特意送他们去县城车站坐车回家。
苏青玉和苏卫国站在榨油厂门口,看着那些知青们坐上拖拉机离开的样子,和旁边的苏卫国道,“哥你看到没?”
“啥”苏卫国不解。
“咱们队里还是缺人才啊。他们一走,你看一下子少了多少知识分子啊。谁能保证,他们能一辈子待在这里呢。”
苏卫国一个激灵,心里庆幸,幸好队里建了学校,现在孩子们都在接受教育。队里的年轻人也在接受再教育。
要不然这些人一走,队里还真不行。
“妹儿,你说以前咱咋就不早点把这些人用起来呢,哎……”
苏青玉笑着道,“也不晚,以后咱队里学校开夜课,让年轻人每天学习机会更多。不止如此,我还要让队里年轻人都学会开拖拉机。都学个一技之长,不会要用人的时候,没人用。”
苏卫国这会儿已经觉得队里缺人才了,听到苏青玉要大力培养本地人才,自然全力支持,“行!”
对于知青们的离开,最没有感觉的就是苏家屯的社员们了。
因为今年大队压根就不缺劳动力。
除了队里本就有的机械之外,苏青玉还从机械厂也定了机器帮忙抢收。
几台收割机一起行动,地里收割的活压根就不是事儿。
几天的时间,就收割了一大片了。他们先把试验田的大豆和玉米给抢收了。
大伙儿高高兴兴的一称重。
苏大宝最后再一算账,发现这试验田的大豆平均亩产竟然一百零几公斤了。
这产量可不低啊。
要知道,之前他们也种过,亩产也就七十多公斤。
虽然这豆子还没晒,但是后期晒一晒,也肯定有九十多斤。
这可是足足多了二十公斤的差距啊。
大伙儿再一换算成油水,更不得了了。
二十斤豆子能换好几斤的油呢。省着吃能吃大半年了。
“这大城市的种子,就是不一样啊。”
“这要是以后都种这个,咱真是有吃不完的油了。”
队里社员们各个高兴的议论纷纷的。
大队干部们也高兴啊。
这可都是今年多出来的收成。另外还有玉米没算呢。
“今年这个秋收啊,咱队里粮仓都要塞满啦。”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今天没法写第三章啦。
啊啊,不好意思,我单位写错了。是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