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我听闻河东开坛设学,请了天下诸子百家,其中就有王某很敬佩的名士大贤在,大人何不把他们请来相助”
“废话,他们要是清楚,我们何必找你”戏志才有些急了,这王沈吞吐,好不痛快
“我是说,这申屠蟠、襄楷、马钊等人即便不通护堤之策,也通晓护堤治水诸事,他们能帮得上咱们的大忙就连蒲坂蒲氏一族都是精明强干的河工,有他们不求何必舍近求远?”
“真的?”
“嗯”王沈说道:“把他们叫来,在召集下派各县的军民,一会我把方法下,大家都记下,然后分去各地,按当地情景然后在具体实施措施”
“哦”戏志才这才明晓,这王沈绝对不是在故弄玄虚,确实是有计划的在沟通河东的水患
“我这就去把讲学的几位先生请来”华歆说道
“马钊师父还在城内,蒲潜也随我刚刚回来,所幸他们都还在这安邑城”裴茂边往外走,边激动的说道
“大家都去找一下人,切忌,不可声张,造成河东的恐慌,只要把需要的人找来便可”皇甫岑不忘嘱托道:“半个时辰后,咱们这里还在这里聚”
………【第五十三章 治水方略】………
“诸位,都静一下,听伯达先生说话”皇甫岑起身,示意身旁众人不要喧嚣,都屏气凝神听着面前王沈的说话
王沈略有不适,毕竟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的场面,而且大多数都是官职在身,又有很多大名士在场,清了清嗓子,低头也不瞧众人,走到平铺的河东郡图纸上,单手支撑,说道:“诸位请看”
众人围聚一起观瞧
“黄河水浊,诸位都很清楚,早在西汉王莽擅政之时,便有大司马史张戎,张仲功,提出黄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说法,这也是我们治水人历来采用的说法”王沈说到一半
便又河东郡内小吏纷纷点头道:“确实听过这个说法,而且咱们汾水、涑水同黄河水差不多,也是这个样”
“说这么多,跟咱们防止暴洪有什么关系?”戏志才等皇甫岑北地过来的心腹皆是不懂的问道,他们出身北地,少见如此雄壮的河水,自然也不太清楚
“外行人说外行话”王沈鄙视一眼,开口道:“治水堵、疏、通并不是单只水”
“那还有什么?”几人不解的问道
“你们想啊,这河水一石之中饱含六斗沙土,那就是很大冲击,如果急冲击护堤如果缓,则同样垫高了河床,河床一高,同样水势便会没过护堤,咱们同样成为瓮中之鳖也就是说我们还要疏通沙土”
“哦”皇甫岑明了的说道:“咱们不光要放水,还要让河水冲刷泥沙入海”
“对”王沈点头道:“就是这个理儿”
“那想什么办法?”戏志才放下身段虚心求教
“古人治水有两三种方法,先是大禹治水让人知晓,这黄河水只能疏通,却不能堵”
众人点头
“古人治河其二,束水冲沙就是将堤坝修的极窄,加水流,认为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泥沙沉积,还能将河底地淤泥冲走可在我看来,这束水冲沙听起来不错,实际上却不行,因为堤坝修的太窄,坝壁受到的力度就大,一旦水势骤起很可能坝毁堤溃,况且,河水太深,上层水流急,而下层水流缓,根本不能起到冲沙的目的到头来两下缺失,还会酿成后患”
“这么严重”众人点头,怎么听都觉得这王沈说话带理儿
“古人的第三条办法正好相反,那就是——分流分洪,不筑或少筑堤坝,多开支流,引入湖泊之中,如此一来,河湖相间,水势减缓,也就无所谓洪水了”
“这不就很好了吗”戏志才一笑,转身却瞧见王沈冰冷如霜的脸色,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嘎嘎嘴,不再言语
“分流分洪其实也不可取,因为一旦放弃堤坝,水势一缓,泥沙就会沉积下来,河床便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固然是没有洪水,但恐怕也是处处皆为鱼鳖之地了”王沈环视众人一眼,解释道
“那咱们究竟用什么办法?”皇甫岑问到重点,身旁众人都屏气凝神,久久不语,瞧着面前的王沈
“我祖上曾用过坞流法”
“坞流法?”众人不解的看向王沈
王沈取过一张宣纸,寥寥几笔画下汾河在平阳府的大致走向,然后指着图道:“治水重在下游,平阳府在汾河入黄的最下端,正好是治河的段,我认为,从闻喜到绛县,从临汾到平阳,应该采用一泻一通的办法虽然祖上方法很简陋却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只有一泻一通,才能有效度过这段时间”
“什么意思?我没明白”戏志才问道
“一泻一通?”皇甫岑想了想道:“是不是一面泄洪,一面疏通河道”
“嗯”王沈点头道:“祖上采用‘十里立一水门,令相洄注’的措施,交替从河中引水入汴,从而改善了汴口水门工程,作到了河、汴分流我们治理汾河、涑水河就是要靠这样的办法,把两条支流的河水泄到其他湖泊,甚至是需要灌溉的沟渠中”
“哦”众人点头,明白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