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气。”沈贺终于不客气,舀一碗鸡汤小口品尝道:“爹已经想好做什么了,明天再给你买只鸡回来。”
“做什么呢?”沈默兴致勃勃的问道。
“写字。”沈贺边喝汤边道:“我今天注意看了,在城隍庙前面有给人代写家书、撰写对联、誊写铭文的,一天下来怎么也有个百十文的进项,这样一个月最少能赚二两银子,再加上每月六斗的廪米,咱爷俩吃喝够用,紧一紧还能攒下两个供你念书。”
“为什么不去教书?”沈默奇怪道:“那个收入应该稳定些。”
“哎,你当我不想啊?”沈贺叹口气道:“我一个秀才出身,县学府学教不了,蒙学里又才给一月一两的银钱,不划算的很。”按规矩,他一旦开始从事别业,其廪生资格便自动取消,每月六斗的廪米自然也就停发了。
在江浙富庶地区,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米,但沈秀才不劳动也可以得到六斗。即是说,他若是当塾师的话,每月才多进账大米一石四,或者是七钱银子。若是出去练摊写字的话,情况就大为改观了……因为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诸如卖字、算命这种流动性很强的营生,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活计,都被视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策,不会取消廪米。
道理很简单,因为世人以劳心者为贵,以劳力者为贱,而走街串巷算命;摆摊挂牌卖字之类的营生,虽然也不算体力劳动,但终归是有辱斯文之举。但凡有希望,不会有读书人长久操此贱业的。
其实还有一项营生,收入高,也算体面,那就是去外地给达官贵人当师爷。
要知道绍兴师爷‘饱读诗书、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的名声可是海内皆知。尤其沈贺这样有着正经功名的绍兴人,到哪都抢手的很,一年挣个百八十两银子,都是混得差的。
但为了沈默的学业,沈贺只能放弃这最佳的选择,毅然决定上街卖字!
-------------------------------分割---------------------------
大家养书不要紧,推荐票可以先投一下啊,情况太惨淡了……
第二章 秀才谋生 (下)
说干就干,第二天沈贺便回河边的草棚,取出笔墨纸砚,扛上一副破桌椅,兴冲冲的去城隍庙练摊了。。
他毕竟是堂堂秀才出身,一手瘦金体挺瘦秀润,不论识字与否,都能看出他的字要比那些混口饭吃的写字先生漂亮许多,这也属于错位优势了。再加上他并不贪财,百文也写,十文也书,实在没钱给点粮食腊肉也行,人们都愿意照顾他的买卖。
除了第一天才开张之外,从次日起每日进项就超过百文,没几天功夫,便把周边的买卖抢了个空。
贫穷乍富的感觉,让沈贺有些头脑发热,竟然果真一天一只大肥鸡,买回来给沈默补身子。
吃着香喷喷的鸡汤,沈默却高兴不起来,他不无忧虑的问道:“父亲那几个同行的生意如何?”
“我哪知道?”沈贺夹着根鸡翅膀,不太斯文的撕咬着,口中含混道:“不过这些天,找我写字的人越来越多,宁肯等我第二天才写好,也不找别人。”说着掩不住的得意道:“潮生你是没看见那几个同行的表情,啧啧……估计吃了我的心都有了。”
沈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轻声道:“凡是还需留些分寸,父亲初来乍到,便把人家的饭碗夺了,搞不好会遭人记恨的。”
“暮气。”沈贺伸出油吱吱的右手,端起酒盅,吱溜一声饮下一盅黄酒道:“你爹我一没偷二没抢,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有什么好小心的?至于没人找他们,是他们本事不佳,回去好好把那手字练一下才是正办,哪能怨到我头上呢?”
“父亲是坦荡君子,”沈默缓缓摇头道:“可这世上最难防、最该小心应付的便是小人了。”
“小心应付?笑话。”沈贺又饮一盅道:“还指着他们帮什么忙吗?”
“当然帮不上什么忙。”沈默轻声道:“只是防备他们坏事罢了。”
沈贺正在得意劲儿上。怎能听进沈默地逆耳忠言去呢?他摆摆手。终止谈话道:“这些事儿你就别操心了。你爹我三四十岁地人。还用你个十三四岁地娃娃教。”沈默只好住了嘴。
~~~~~~~~~~~~~~~~~~~~~~~~~~~~~~~~~~~~~~~~~~~~
往后几日。沈默便在家安心养病。沈贺每日将鸡鸭鱼肉往家里买。那殷小姐地贴身丫鬟画屏也时不时过来。送些滋补药品。每次都跟他说笑半晌才走。临走还央沈默再将讲过地笑话、猜过地谜语说一遍。说是要回去显摆显摆。
那楼下地婆娘也一时没了动静。好吃好喝没了打扰。沈默地身体复原很快。只是六七日便能扶着墙下地行走。看起来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能重新活蹦乱跳了。
能下地行走之后。沈默做地第一件事。便是走到门口。望一望自己住了七八天地院子。到底是什么模样。
他住地是最北面地阁楼。也是这大宅院地最高处。倚在门口。放眼望去。整个院子便一览无余……只见这宅院坐北面南。占地极广。数一数黑瓦屋顶。竟然足有五进深。
远远望去,正门口处竖着两面五丈高的大旗。两旗之间是整个宅院的中轴线,大院里的建筑从南至北完全对称,正堂压在中轴线上,左边有耳房厢房,右边也有同样的耳房厢房,房房相连,间间相对。
看上去布局与他熟悉的四合院并无不同,只是布置更加紧凑,天井空地也小得多,虽然建筑精巧细致,却稍有逼仄之感,不如北方的轩敞舒适。沈默觉着,可能是因为江南人多地少,为了节省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