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并不是儒门的王道。”
赵维桢出言解释:“而是集()权之道。”
嬴政歪头:“集()权之道?”
在先秦时期能道出这样的思想,秦王稷也算是颇有远见。
可惜的是人的寿命有限,不然也许真的不用等到小嬴政长大,秦昭襄王就能一统六国,早早开启秦朝的时代。
只是现在——
“所谓制衡公卿大臣,可放在秦廷来看。”赵维桢解释:“政公子可知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俘之事?”
“记得。”嬴政回答:“白起血债累累,所以秦王不得不杀之。”
“不仅因为他血债累累。”
赵维桢说:“还因为他军功煊赫,朝中武将,多为他所提拔。你是给国君打仗,但国君的臣子都是你的人,你叫国君怎么想?”
嬴政微微瞪大眼。
“夫人的意思是,”他惊讶道:“秦王早就想杀他?”
这赵维桢就不知道了。
反正她知道,白起之死尽管对后世之人留下许多遗憾,可在当时,却是内外诸多元素造成的。
至少,秦王稷不想看到一名手持兵力的人功高震主。
“再者,昔日秦廷,宣太后与穰侯把持朝政,”赵维桢又道,“楚系氏族势力庞大,整个朝堂上都是他们的人,如此下去,这国究竟是姓芈,还是姓嬴?所以秦王得势后,便把四贵驱逐出秦国,这秦廷才是国君自己说了算。”
说完赵维桢总结道:“平衡臣子、贵族的力量,始终要盖过他们一头,操纵、利用他们,这才是王上口中‘王道’的意思。其意在集中权力,而非以仁义治理天下。所以我才说,非为儒门的王道,而在于集中权力于国君一人。”
“意思就是说,”嬴政边思考边说,“不管是什么方针策略,都是为了稳固国君的位置。”
“没错!王道也好,霸道也行,目的不都在于让国君的存在更令人信服么?”赵维桢说:“我还是觉得,什么诸子百家,什么治国方法,有用就行。只要能让国君处在说一不二的位置,能集中权力于国君,就是有用。”
听到这里,嬴政才大概明白了一些。
他再深思下去,竟觉得秦王那一番王道、霸道,以及兵法的话语,和之前维桢夫人说的儒为心,法为骨有着别样的相同之处。
只是小嬴政今年才六岁,他再聪明,学识和阅历也限制住了认知。
明白有关联,但想不通如何去做。
在赵维桢看来,小嬴政眉头紧锁、眼神凝重,低着头、背着手,一副苦苦思索的样子,却是好半天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哎呀,果然还是小孩子做出一本正经的模样最可爱。
“想不通咱们就不想了。”赵维桢见小嬴政大有钻牛角尖的意思,哭笑不得地出言劝阻:“这么大的事情,秦王想了一辈子也没想明白,政公子又急于何时?”
语毕她牵起小嬴政的手。
“政公子咱们走。”她笑道:“回去同工匠们拿几坛好酒,庆祝一番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