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个人欺负了他,他非要说全世界都欺负他。
明明只遇到了一个不好的河南人,你却说河南人都不好。
明明只交往了一个厚道的山东人,你却说山东人都是好人。
明明只看到一个坏人,却非要说全世界都是坏人。
很多人都如此解读人生。
那天,L总去美国看孙子,说在西雅图机场,看到一个中国女人嗑瓜子,他想上前制止,但犹豫了几下没有行动。时隔好几个月了,L总提起来义愤填膺,说“中国人就这素质,真丢人”。我向来直性,辩解道:“中国有人是这素质,但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这素质,比如我,我会在香港给老人让座,我会在泰国做义工,我会在西雅图捡垃圾。再说,您和您的儿子不也都是很文明的中国人嘛。”L总哑口无言。
我又联想到:一个情场失意的姑娘,被男人伤过后,就立马变身“灭绝师太”,口口声声“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每每此时,我都在心里想:一个姑娘,得阅过多少男人才有底气得出这样的结论。充其量只有资格说,你所恋爱的那个男人不是好东西,甚至是甩掉你的那个男人在其他方面对其他人、其他女人是个挺好的东西,不是么?
还有个姑娘告诉我,她现在遇到乞丐从来不施舍,我说有的是很可怜,于是她给我讲了她的受害者故事:
小时候,我也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我会把喜欢的铅笔送给穷人家的孩子,我会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见到讨饭的敲门,我也是不由分说跑出去,给他们面包和零钱。可是有一次,我在当地的商场发现了那个经常乞讨的人,他穿得比我爸爸还帅气,在买一双比较昂贵的皮鞋。他看起来就像个富商,哪里是个乞丐?原来,他是装的。那时候我简直气疯了,真想走上前去揭发他。可是我怕他打我,于是就不了了之。可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觉得世界上怎么这么多人模狗样装三装四的人呢,那些看起来可怜兮兮的人,实际上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心骗钱而已。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募捐了,包括来北京后,地铁上那帮乞讨的从来没挣过我一分钱。
说到这里,她脸上掠过得意的神色。
我问她,那地震洪水什么的你也不募捐吗?她说从不,有那么多热心人呢,不差我这一个。尤其是红十字会出了那档子事,更印证我的英明,不捐就对了。
她只被欺骗过一次,就再也不相信了。事实上,丐帮里的确有不少职业乞讨者,但大多数乞丐还是生活确有困难的。而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同胞因天灾人祸需要救济时,量力行善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世上没有百分百有把握的事情,你的善款是有无法落到实处的可能,但不能因此而拒绝伸出援手。
有一期的《非诚勿扰》上,有个男嘉宾,说90后不好、脑残,还有什么只要不是90后就好。
虽然我不是个90后,但看着网上对90后不好的评论和抨击,心里也很不舒服。为什么要把所有的90后概括在一起呢,每个年代都有自己年代的主流,就算是不好的主流,但那是青春不是吗?再说90后的所有孩子都是脑残吗?各个年代的人都有认真谦虚的,也有虚伪敷衍的。
可是,比较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些口口声声骂着“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姑娘,过不几天,不还都是照样嫁作他人妇?那些骂着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的人,还不都在觍着脸对有钱人说“我们做个朋友吧”?那些说90后素质差的人,不还是和90后的新鲜人一起出入职场,好多技术问题还要靠他们来帮着搞定?既然如此,又何必发毒誓伤害自己呢?
“一棍子打死一条船”之类的言论,明里有,暗里更多。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些人“群体攻之”的帖子,也就是发表“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类型的言论,往往这样的帖子下面都跟着很多回帖,这些回帖者的情绪往往是亢奋的、愤怒的。听听,也真是醉了,无非又是一场“祥林嫂聚会”。
船上是有坏人,但绝非主流,只是少数人而已。若以偏概全自己恼羞成怒,意气用事,小则坏了自己事,大则坏了一船人的大事。
“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的言论,从理性和感性层面分析,当然是属于感性的,感性的人说出来的话、办出来的事都是很轻飘的,也就是说是靠不住的,办不牢的,站不稳的。这些人一般看到什么事或者遇到什么事都不会理性仔细的分析就得出结论,然而这样的结论往往是不客观且有失偏颇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常常会不攻自破。
要想不为偏激所困,各位就要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头脑冷静,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不人云亦云,同时还要时刻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那些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言论所蛊惑而致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