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追问道:“莫非苏东坡去过契丹?为何没有人提及。毕竟苏东坡鼎鼎大名,无出其右。”
陆九舟笑道:“苏东坡可没机会去契丹,他倒是写过一首诗。叫做《送子由使契丹》,算是少有之事。”
武连笑道:“陆掌门可记得其中诗句?”陆九舟点点头,微微一笑,随即吟诵开来: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张明远道:“说到契丹与西夏,不得不提高丽。”
余下道:“我们去太原府夜市逛一逛,就骗那老陈醋的掌柜说我们要去高丽,师父居然就提高丽了,真是有趣。”
普安道:“我们倒是想去,可要经过契丹,不然只好从登州渡海了。”
子午道:“别提渡海,王子安在南海渡海就年纪轻轻淹死了,只留下个《滕王阁序》,真是瘆得慌!”
张明远和费无极面面相觑,毕竟小时候误入地宫,也讨论过此事,如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想一想,二人都笑。
武连白了一眼,冷冷的道:“胆小鬼!”
陆九舟捋了捋胡须,笑道:“岂不闻,夏国剑、契丹鞍、高丽秘色,皆是天下第一。”顿时昂首挺胸。
子午双手叉腰,两个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咧嘴在苦笑,纳闷道:“夏国剑那么厉害,我却不信。”
普安颇为喜欢宝剑,故而在京兆府,常听许多文人墨客娓娓道来,故而记得许多名剑:“我看一定是吹牛。素闻我中原宝剑才天下第一。岂不闻,黄帝的轩辕剑、夏禹的禹王剑、夏王太康的太康剑、殷商太甲的定光剑、殷商武丁的照胆剑、周穆王的昆吾剑、吴国干将剑、吴国莫邪剑、秦昭王的太阿剑、秦始皇的定秦剑、汉高祖的赤霄剑、汉文帝的神龟剑、汉武帝的八服剑、汉昭帝的茂陵剑、光武帝的秀霸剑、汉明帝的龙彩剑、汉顺帝的安汉剑、汉灵帝的中兴剑、袁本初的思召剑、蜀汉后主刘禅的镇山剑、晋怀帝的步光剑、唐德宗的火精剑。”
张明远、费无极瞠目结舌,没想到普安知道这样许多,居然喋喋不休个没完没了,顿时面面相觑,并不插话,看这臭小子说出什么名堂来。陆九舟也会意,三人默然不语,只是喝茶,看着子午、普安、余下、武连四人说说笑笑。
子午道:“还有么?听说殷商时青铜器无出其右,难道就没有什么宝剑。”
普安道:“有三大名剑,正道是:含光、承景、脊练。”武连道:“听说春秋战国时名剑颇多,还有么?”
余下道:“我听说,最着名的莫过于,吴国干将与莫邪了。雄剑是丈夫干将所铸,雌剑乃他娘子莫邪所铸。”武连道:“莫非越国没有剑?”
普安介绍道;“当然有,而且不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余下道:“素闻越王勾践名声显赫,他手上如若没什么剑,世人都不相信,是也不是?”
普安道:“那是自然,越王勾践这人最喜欢佩剑,他有不少名剑,正道是: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武连道:“汉朝人最喜欢佩剑了。”普安道:“虽说王莽这人名声不好,可他也有一把剑。”
余下苦笑道:“他也有剑,不可能。”子午道:“叫什么?”普安破涕一笑,叹道:“叫做‘乘胜万里伏’!”众人忍俊不禁。
武连调侃道:“乘胜追击,万里埋伏。是这意思么?”
余下道:“王莽篡权,胡作非为。果然埋伏的够深,其心可诛!”点点头,又摇摇头。
子午冷笑道:“普安,方才那说汉朝的两个皇帝,一个叫做汉顺帝,一个叫做汉献帝。汉顺帝的安汉剑,汉献帝的中兴剑。真是颇具讽刺意味,他们两个都没能挽救大汉王朝,在位之时,搞的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们罪莫大焉。”
武连道:“他们的可恶之处,便是宦官专权,外戚专政。”
张明远、费无极、陆九舟,三人点点头,微微一笑,果然这些臭小子所论颇高,的确孺子可教,令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