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娱乐女教皇斐涅薇 > 第41部分(第2页)

第41部分(第2页)

“很期待在一个月后看见大家的影片,也希望你们的影片有个好的表现。到时候,我们再继续商讨关于合作的细节问题。当然,竞争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让一切变成良性竞争对不对?”

“为了我们的利益,为了电影,干杯!”

易水舆忙着在众人面前闲扯淡装神秘故作玄虚忽悠人,成秋屏洗漱之后躺在床上却未必睡好了。

她总觉得今天还有什么事情没完。恐怕要闹出来。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事,想来想去想得头痛,心里不太高兴。另一方面。对于这个世界的本土电影的出现,虽然自己说是很期待,但总有些复杂的想法的。说到底成秋屏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她执行者将华夏文化传播到这个世界的任务,却还是有些担心这些本土电影会不会因为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想法喜好而造成奇迹?成秋屏信任自己拍摄的电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她不希望有人在现阶段能和自己比肩,那对她想要做泰斗这个目标的阻碍太大了。进而就会影响她的计划。

真是复杂的想法。

另外一方面,成秋屏在见缝插针的写作中,总算是把武则天这个人物的个人传记弄出来了。当然,文字相对粗糙一点,但是其精彩性和传奇性是毋庸置疑的。她有些犹豫。自己是应该将自己知道的历史分成很多个片段出版呢?还是按照朝代一系列地出版?

说来,之前的广播剧《杨玉环》倒是很受欢迎,在第一次播音结束之后。就接到了强烈的反响要求再度播音。但是由于曹桓那边也在拍摄电影,原班人马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换了一批人来表演广播剧,一部分剧迷表示难以接受,而另一些人却平静地接受了事实。看样子很快就会出现各种执着于原版的人了。那么在之前专门小心刻录下来的《李白传》原班人马广播剧《杨玉环》的碟片,应该能取得不错的利益。

真是糟糕。她考虑这么多问题干什么啊。明明这种沾上利益的问题全都应该让易水舆这样的家伙来做,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成秋屏不就应该是完全专注于电影上面才对吗?但是如果自己不关注一二的话。又总是担心有些地方没做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全剧计划。

好吧,疯狂的计划总是需要卧薪尝胆的。把另一个世界的文化融入这个世界,果然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为了工作的事情忙碌了半年都没能好好休息的成秋屏本来打算今天安安心心睡一觉的,但是在想起一些事情之后,她睁着言情躺在床上,越来越清醒了。发现这个事实之后,她无奈地拉起杯子盖住自己的脸,然后抱着被子在床上打起滚来。

烦死了烦死了!这都是些什么事情啊!

第95章因影评惹祸的fans

虽然说成秋屏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但是从第二天的各色影评和新文看来,又似乎没有什么地方是有问题的。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她也只能暂且放在一边不去管。

成秋屏很关注自己的影迷们给的影评,不过这一次,和以往有些不同的就是来自于“专业人士”的影评。说是专业人士,其实不过就是另外几家电影公司的人员,撰写这些影评,一方面是在确立自己方面在电影圈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是对成秋屏她们表现善意。不顾敢怎么样,只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的,都是要给成秋屏和玄黄娱乐面子的。

即使这群专业人士理所当然没有成秋屏的水准,看过成秋屏的著作,真正拍摄练过手,这群人比起一般的观影者而言,写出的影评还是有些独特的角度的。

如上华公司的展青衣,这位二十八岁就担任了上华公司影片导演的先生,在评论《广陵散》的时候,这样写道:

“如果仅仅看剧情的话,《广陵散》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的传记。并且,相比于《李白传》来说,《广陵散》中的主角嵇康本身的事迹显得单薄,反而没有李白那么让人惊艳,让人喜欢。然而,一部电影中暗藏的很多意义却是可以抛开剧情,借助电影中的暗示性画面和其他的潜在信息传递出来的。”

“认真研究了成秋屏导演关于电影拍摄的著作的人或许会记得书中曾经稍微提起了一件事。电影中的每一件物品,可能都不是物品本身,它是一种象征。举例而讲,这就好像是文学作品中进行对比或者比拟的手法,就比如说在拍摄一个人的死亡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直接拍摄他死去的过程和结果,只用拍摄一朵花如何凋谢。观众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在《广陵散》中,关于这种手法的应用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电影末尾,嵇康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碎。之前嵇康弹琴说话都是远景,到了这个情节,却变成了近景,画面还刻意在摔碎的琴上停留,并以这个碎琴的画面作为了电影的结束画面。很明显,谁都知道这把琴就象征着嵇康,琴碎。则嵇康亡。而电影中另一个代表性的暗示画面,则是在三千太学生企图为嵇康求亲的路上,遇到了送葬者这个画面。事实上。在《广陵散》中,用得最多的道具大约就是招魂幡了。剧情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画面的角落看见这招魂幡插在那里,给人一种来自死亡的阴影感觉,也是如此。在一开始太学生们遇到送葬队伍,看见白色的招魂幡的时候,其实大部分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招魂幡象征死亡。它在本片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嵇绍送葬嵇康,这一次招魂幡并不是在画面的角落。而是占据了相对大的面积。而后面它第二次占据较大面积的时候,就是太学生求情这一次。这两次招魂幡的出现,实际上是互相照应的。成秋屏导演在暗示。即使有太学生求情,死亡的阴影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因为太学生们不得不为了那送葬队伍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避让了死亡的象征。”

“除去画面的象征之外,一些看惯了成秋屏导演过去作品的影迷们或许会表示对于这一次的《广陵散》,不喜欢前半部分。喜欢结局。而作为专业人士来看的话,实际上《广陵散》的前半部分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电影想要拍出高氵朝不难。但是在平静的段落中将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悄悄交代,并且还不至于让人感到乏味的人却绝对是屈指可数的。成秋屏导演在《广陵散》的前面部分塑造出了一个几近于真实的世界:魏晋。”

“假如按照作文的说法来评判《广陵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成秋屏导演的用意。实际上,这部电影真真恶搞的主题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嵇康的人生经历。而是在魏晋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之下,人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习俗。”

“我敢说,几乎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够像成导演一样在短短时间里将一个虚构的时代深深刻画在人们的脑中。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任何看过《广陵散》的人都能给出自己对魏晋这个朝代的印象。战乱,萧条,斗争,气节,风雅。这些词在一些方面甚至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接受这些杂糅在一起变成了魏晋。和成秋屏导演以往直接进入主题的态度有所不同,这一次电影,在进入主要剧情之前有两段引子。第一段,是没有画面的简单对话。一首叫做《正气歌》的诗,这首诗有多么磅礴浩然且不说,关键是诗中提到了一句‘为嵇侍中血’,从而引出了嵇绍这个典故原型。嵇绍作为嵇康的儿子,实际上在嵇康的传奇中并不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成秋屏导演之所以拍摄嵇绍之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现出魏晋的特征。嵇绍之死是在战场上,他为了保护皇帝而死,而皇帝都会落到危险重重的处境,可知魏晋是乱世。而战场的环境和危险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战乱而迷茫的年代。”

“第二个引子中精髓的部分同样是几句对话。夸赞嵇绍这一点,在之前看过了嵇绍之死的观众耳中,并不违和。但是在夸赞嵇绍之后,一句‘君未见其父耳’,一方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