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全集手机版 > 第37部分(第1页)

第37部分(第1页)

开皇位继承人,那么谁来领导这个庞大而又新生的国家呢?有一个人开始动脑子了,此人就是赵高。上一集讲到赵高把如意算盘打到了胡亥身上,在赵高似是而非的歪理面前,他终于被拖下了水,然而赵高知道拿下胡亥,事情只成功了一半,要想大功告成,还必须将另外一个人拉入阴谋之中,那个人就是丞相李斯。李斯作为丞相,能号令内外臣工,在老皇帝已逝,新皇帝还没有确立之时,他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把李斯拉下水呢?赵高又会用什么样的说辞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李斯变节》。

赵高三劝,胡亥投诚,沙丘政变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这件事要想办成,要想把这个圆圈画圆,少不了李斯。李斯的角色丞相,李斯的地位老臣、重臣,手握大权。李斯如果不同意,议立太子,篡改诏书,这事儿没门,不可能办成。那么赵高将怎么样来做李斯的工作呢?还是老办法——谈话,谈话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赵高不是把李斯杀了,杀了不行,杀了李斯,那人家才以为你这是搞军事政变呢。他必须得让李斯也能够为他服务,而赵高跟李斯的交锋和赵高跟胡亥的交锋,就完全是两码事。胡亥当时的年龄只有21岁,很小,而李斯的年龄不一样。李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久经官场。李斯是个重臣、老臣啊,他从上《谏逐客书》,那是秦始皇十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沙丘病故,李斯主持秦国国政长达27年,将近30年掌握国政,所以这个人可以说是久经官场;还有一个特点,是手里面的权力,他执掌朝政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李斯跟赵高之间的较量不像胡亥,胡亥三个回合就打败了,那么赵高跟李斯要打几个回合呢?大家听我细说。我们先说第一个回合,赵高一上来就单刀直入,因为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赵高也不用绕圈子了,上来就说。先皇病故,这是事实吧,遗诏立扶苏为太子,但是遗诏没有发出,皇帝的玉玺在我的手里边,知道的人范围非常小,就那么几个人,只要胡亥、你、我三个人一联手,我们就可以把遗诏改了,另外立胡亥为二世。赵高见到李斯以后,别的都不说,先把一个完整的计划托盘说给李斯,叫李斯表态。李斯怎么说呢?李斯的回答斩钉截铁,他先下了个判断,说你这一番话是亡国之言,这就定了性了——“亡国之言。”这话分量非常重啊,这不是当臣子应该说的话,这等于当头一棒打回去了。当然赵高是有准备的,这一棒子打不死他。赵高一看第一次失败了,第一个回合李斯不吃这一套,还“亡国之言。”好,第二个回合来了,这次来赵高就厉害了,赵高一下子指出来李斯五个不如,就是“五不如”。什么叫“五不如”呢?是拿李斯和蒙恬相比。我们知道,扶苏被贬以后,贬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在《焚书坑儒》那一集中讲过,扶苏被贬到长城军团做监军了,长城军团的主帅是蒙恬。然后赵高就拿蒙恬和李斯做了个比较,他说比的结果是,你是五不如。先说第一,你的才能和蒙恬相比怎么样?第二,你的谋略和蒙恬相比怎么样?第三,你的人气,你人心的向背和他相比怎么样?第四,你的功劳和他相比怎么样?第五,你和扶苏的关系,蒙恬和扶苏的关系相比,你怎么样?一连串提了五个方面。李斯一听愣了一下,回答了一句话,他说这五个方面我都赶不上蒙恬。当然,这个话我认为有点过谦,实际上如果拿李斯跟蒙恬相比的话,不是五个不如,因为有两点我们觉得不太好比较。比如说才能,两个人才能谁大谁小?蒙恬有蒙恬的才能,李斯有李斯的才能。再说功劳,蒙恬、李斯各有其功。所以这个才能啊,功劳啊,这不太好比。但是我觉得有三点李斯是比不过蒙恬的,这三点第一是家族,第二是人心,第三是关系,这三点李斯比不上蒙恬。我们可以分开做一点说明。

我们先说家族。蒙恬的家族在秦国已经是干了三代了,秦昭襄王时期,蒙恬的祖父蒙骜已经是昭襄王手下的大将。蒙骜之后是蒙恬的父亲蒙武,那也是秦国的重臣。到了第三代,有蒙恬在外面做将军,他的弟弟蒙毅是秦始皇的正卿,他兄弟两个一文一武,一内一外,那可以说秦国很多做官的人都比不上他们。李斯是单枪匹马到秦国来打天下,所以家族的背景,家族的功劳那跟蒙恬是无法相比的,别说同日而语,不能同年而语,甚至可以说不能同十年而语。人家是一家三代为秦国服务,你才来了多少年?顶多27年。这是第一点不如。再一个,蒙恬、蒙毅我们在历史上只看到他们的功劳,没有看到他们明显的过失。而李斯尽管有功劳,但他有一个重大的过失,就是他首先提出来要焚诗书,促使秦始皇下了焚书令,焚书令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在人心的向背,在人气上相比,蒙恬的人气要比李斯高得多,这是第二点不如。第三是关系。扶苏被贬到蒙恬的军团去担任监军也好,和蒙恬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扶苏当了皇帝以后,有可能重用蒙恬,因为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干部源自熟悉,”如果扶苏当了皇帝的话,他对蒙恬的熟悉要超过对李斯的熟悉。这是一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两个人的政治见解不一样,李斯主张焚诗书的时候,扶苏没有表态;秦始皇坑术士的时候扶苏坚决反对,李斯没有表态。所以呢,在焚诗书和坑术士这两个问题上,我们似乎不能找出直接的证据,让扶苏和李斯做一个对比,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知道一个什么现象呢?就是李斯主张郡县制,主张焚诗书,这些都和秦始皇高度一致。换句话说,李斯在很多问题上和秦始皇一样,都是独裁专政的鼓吹者和实行者,所以李斯和秦始皇的政治见解比较一致。扶苏呢,和秦始皇的政治见解是有距离的。而蒙恬、蒙毅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也没有提出来这个那个,他们倒很可能跟扶苏的意见比较一致。所以,李斯跟扶苏很可能有政见上的不合,这是我们的推测和分析。所以论关系来说,肯定是政治见解相同的两个人关系更近一点,这叫什么?这叫同志啊,志同道合嘛。反过来,李斯跟扶苏就可能不那么太吻合。就关系来说,显然李斯比不上蒙恬。所以我们说家族、人心、还有关系,这李斯都赶不上。但李斯表态的话很厉害,这个话是赵高挑拨李斯的嫉妒心,想让李斯站在他这一边,这叫攻心为上。但是李斯并没有吃这一套,他最后说什么呢?说“此五者皆不及蒙恬”(《史记·李斯列传》),都赶不上蒙恬,但是你何必苛求我呢?赶不上就赶不上,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可说的。李斯又拒绝了。这是第二个回合。紧接着第三个回合,赵高盯着李斯不放。第三个回合赵高讲了三点:第一,秦朝的丞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你现在是当丞相,但我可以告诉你,秦朝的丞相在历史上你翻着看看,一个个最后都是获罪,大部分是被杀。所以,你不要以为你当丞相,当丞相从历史上看几乎都没有好果子吃。这句话很损啊!第二,如果扶苏继位了,重用的一定是蒙恬(这话也很损),到那个时侯,你想衣锦还乡不可能,丞相没有好下场。这两点是配套的。第三,胡亥虽然年轻,但非常适合做皇帝,他有很多优点。这个优点那个优点摆了一大堆。总而言之就是说,你当丞相没有好下场,扶苏一继位你就当不成。而胡亥又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可以当继承人。这句话就挑得很明了。李斯怎么回答?李斯非常坚定地说:“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史记·李斯列传》)。你仔细品味品味这两句话,我李斯只知道奉皇上的诏书,听上天的安排,将来我是死是活,是福是祸,我都认了。但是,我就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这两句话很不简单,把赵高第三个回合挡回去了。

'画外音' 在赵高和李斯的前三个回合中,赵高是咄咄逼人,原形毕露;李斯步步为营,寸步不让。赵高这个工于心计的家伙,此前他在秦宫一直是不显山露水,让人们真正认识他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操纵权力,玩弄阴谋,已经远远超过了李斯。但李斯的策略显然让赵高兴不起什么风浪,那么拿下李斯,赵高还会拿出什么样的杀手锏呢?

赵高还是不死心。赵高这叫铁皮虱子,虱子趴到你身上,非叮着你出血不行,你不出血,它这个虱子就不走,所以第四个回合又来了。这第四个回合,赵高觉得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大家想想是什么?是利害。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利害最能打动人。所以赵高就从利害上讲了。他说,你知道什么叫“安”?什么叫“危”?安全和危险,他说“安”可以转化成“危”,“危”也可以转化成“安”,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懂得“安、危”的话,那这个人绝对算不上是一个聪明的人。言外之意就是,你听我的就是“安”,你不听我的就是“危”,这话就撂这儿了。这叫威胁、恫吓。李斯怎么回答的?李斯仍然坚持他做臣子的道德底线,不背叛,不背主。你不是讲“安、危”吗?我给你讲“感恩。”他用“感恩”来对付赵高的“安、危”,他说,我李斯只是上蔡的一介布衣,我今天官至高位,我的子孙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全靠先皇的提拔。所以,在危亡时刻先皇把重托交给了我,“岂可覆哉?”我怎么能够背叛先皇的嘱托呢?你讲“安、危”,我讲“感恩”,把赵高的第四个回合又挡回去了。赵高还不依不饶,第五个回合又来了。赵高这个人很厉害,你看到了吗?他很能讲话的,那比《百家讲坛》的老师都厉害多了,他要是当年来这儿讲的话,全国人都被他忽悠了,非常能讲。第五个回合他打了一张王牌——胡亥,他把胡亥拿出来了。我刚才就说过,胡亥一旦被赵高收服以后,他就成了赵高手里的一张牌,而且是一张王牌。这张牌很厉害,因为胡亥是皇子啊,赵高可以拥立胡亥做皇帝啊。赵高怎么说呢?他说,当前天下的权力,百姓的命运,就掌握在三个人的手里——你、我、胡亥,掌握着整个天下的权力跟命运。那么,我们现在这样做,这叫以上治下,以内治外,我们控制着最高权力,我们如果这样办了,就是以上治下,以内治外,别人要想反对我们,那是以下抗上,以外治内,那叫谋反。那么,李斯该如何回答呢?这个话很厉害,所以李斯没有正面去回答他,李斯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怎么回答呢?你给我说得这么厉害,我不直接跟你碰,我给你讲故事。李斯一口气讲了三个历史故事,我把故事的道理告诉你就明白了。第一个故事,晋献公宠幸骊姬,这个故事我们过去听过吧。后来晋献公死了以后立骊姬的儿子,又被大臣杀掉,导致了晋国五代内乱。为什么?李斯并没有直接讲,但这个故事包含着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不能够按照一个正常的顺序和正常的制度去交接的话,它带来的危害不但是一代王朝,可能危及若干代,其危害之大,危害之烈,历史是有惨痛教训的,这是其一。第二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父亲是齐襄公,齐襄公当年被他的堂弟谋杀了,然后呢,齐国的人又把杀害齐襄公的那个堂弟给杀了,这样就导致齐襄公的两个儿子争夺齐国国君的王位。这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先是公子纠派人去杀公子小白,没有成功。然后公子小白就抢先回到了齐国登上国君,这个公子小白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齐桓公。齐桓公继位以后,又派兵攻打鲁国,把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给杀了,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兄弟相残就是因为继承问题。第三个例子讲商纣王。商纣王杀他的叔叔比干,囚禁了他的弟弟箕子,他杀他的叔叔是挖心而死,把他叔叔的心给掏了。这是商纣王很大的一个过失——杀其叔、囚其弟,最终导致商纣王亡国。李斯讲了这三个历史故事,从晋献公讲到齐桓公,再讲到商纣王,其实在讲一个事情,王位的继承或皇权的继承一定要有规则,没有规则的话,整个就乱套了,他是讲了这一番道理。所以最后李斯得出一个结论,上面讲的晋献公、齐桓公、还有商纣王,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三者逆天。这三件事情都违背了天意,最后导致亡国啊。说亡国乱政,这一个君位的继承必须要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不按规则办不行。这说明李斯还在坚持,这是第五个回合。赵高还不罢休,第六个回合又杀过来了。第六个回合赵高说得更绝,还是讲“厉害”,因为“厉害”最能控制一个人。怎么讲呢?“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史记·李斯列传》)。就是要听我的话,你就可以常保富贵,而且世世可以称孤,就是你可以做诸侯。假如你不听我的,“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史记·李斯列传》),不但是你自己,而且影响到你的子孙。正反两个方面讲“利”,讲“害”,这是第六个回合。这六个回合一打,李斯招架不住了。李斯最后是什么表现呢?他是仰天大哭,他说自己很不幸,生逢乱世,自己又不能以死尽忠,所以他感到很无奈,非常无能,最终屈从了。

经过六个回合的较量,李斯算和胡亥、赵高合谋了。那下面我们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李斯的屈从意味着什么?李斯的屈从意味着沙丘政变实际上已经成功了。因为没有更多的人知道内幕,这三个人联手可以篡改秦始皇遗诏。李斯可以以老臣、重臣的身份证明遗诏就是赐死扶苏,立胡亥为秦二世。别人再有怀疑也拿不出证据。遗诏被毁了,他们又伪造了一个;本来就是他们手写的,他们再写一遍盖个章,谁能辨真伪?把福尔摩斯请过来也不能啊,这没法破解,就是死穴。李斯一屈服,沙丘政变成了定局,铁案翻不了了。所以,李斯变节是个大问题。那么,我们这里边要讨论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李斯为什么要变节?李斯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啊,他为什么会变节呢?

'画外音' 在赵高的威逼利诱面前,李斯的道德防线和心理防线一起崩溃,当自己家族的利益与帝国利益一起放在天平上时,李斯选择了背叛。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聪明过人的李斯已不复存在。或许是那个老鼠哲学又在起作用,李斯最终选择了仓鼠。在李斯的发迹中,他好不容易从一只厕鼠变成了仓鼠,他要把这种生活继续下去。那么,李斯的变节将给秦王朝带来什么呢?他为什么会变节呢?

后人的评价有两说,第一说是“双簧说”,第二说是“屈从说”。什么叫“双簧说”呢?说李斯本来就打算立胡亥,他跟赵高那六个回合全是演给观众看的,是作秀的,两个人演双簧呢,所以是“双簧说”。另一说是李斯原来不想这样做,最后是无奈,只好这样做了,这是屈从于赵高,所以叫“屈从说”。“双簧说”和“屈从说”哪一个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先说“双簧说”,如果说赵高和李斯演双簧的话,那只有一点根据,就是李斯和扶苏的政见不合,再加上扶苏和蒙恬的关系比较铁。那么李斯呢,那就有可能早就决定投靠胡亥了。这样,他跟赵高的六个回合的较量全是假打,不是真打;是作秀,是演戏,是欺骗历史。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太可信,因为毕竟在这个问题中间,我们刚才详细地讲了六个回合的搏杀,那个搏杀要是事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