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什么是启蒙教育!“恩!礼部的书籍已经编纂好了吗?”
“太快了!这次的书籍还是李侍郎亲自编纂的,如此年轻,却有如此才学,不错!”
“这书籍看着与一般的书籍有很大的不同,看来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啊!”
看到虞世南拿出拼音、语文、阅读等书籍,官员们议论纷纷,在见识过李贤的才学之后,他们觉得,这些书籍,必然有独到之处。左慈已经看过这几本书籍,对此,嗤之以鼻,这样的书籍,除了被李贤收买的虞世南之外,估计陛下和在场的文武大臣,都不会同意的。他沉声道:“陛下,这几本书籍,臣已经看过了,其内容,粗鄙不堪,若是给孩子们启蒙学习的话,只会误人子弟!”
恩?听到左慈所说,在场的文武官员,皆是露出疑惑之色,这几本书,真的有这么差吗?李二刚准备给文武群臣展示这几本书,听到左慈所说,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这个左慈,实在是太作死了!“咳咳!陛下,老臣想要看一看这几本书籍!”
这时,一名年迈的官员上前说道。紧接着,又有几名官员上前,想要观阅语文书籍,李二让人将书籍分发下去,给在场的大臣们都看一眼。“恩!这里面记载的文章,倒不是说粗鄙,就是太粗浅了,讲的都是一些小孩子交朋友的事情,有什么意思?”
“呵呵!这些文章,简直是毫无思想,与劝学、弟子规比起来,差了最少也有十万八千里啊!”
“李侍郎,你这些书写的不行,不过,你年纪还小,不会写书也是正常的,回头让礼部的官员重写吧!”
“哈哈!这个三字经还有一些意思,人之初、性本善……有趣,可惜,也太粗浅了!学来毫无营养!”
……官员们似然不认同李贤的书籍,却也因为刚才玻璃茶具的事情,对李贤颇有好感,没有说太难听的话。左慈沉声道:“诸位,你们难道还没看到重点吗?文字!是文字啊!这些并非是我大唐的文字!”
恩!经过左慈提醒,这些人才注意到,这些文字不是他们认知里的文字,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字,只是,他们为何读起来如此顺畅,毫无违和感?“嘶!左大人若是不提醒的话,我等还没看出,这文字与我大唐的文字不符呢!”
“陛下,李侍郎编纂的书籍,用的非我大唐文字,这!这不对呀!”
“李侍郎,你难道不应该跟我们解释一下吗?要知道,文字可是我民族之魂,如何能够随意更改?”
“李侍郎,你从哪里搞来的这些文字,你这是要窃取我民族之魂,断我民族之文字啊!”
……发现文字被更改之后,在场的文武官员皆是怒了,言语之间,也没有了任何情面。李二眉头紧皱,对于左慈,更加反感,他刚想开口为李贤解围,李贤微微一笑,道:“诸位,你们难道还没发现重点吗?”
恩?什么重点?众人露出疑惑之色,李贤继续说道:“这些文字,并非是他国文字,而是我独创的,是大唐文字的简化版!”
“我更愿意将大唐现有的文字,定义为繁体字,而我简化的这些文字,便是简体字!”
“你们说的很对,文字乃是我民族之魂,可是,简体字难道就不是我大唐文字,就不是民族之魂了吗?”
“文字是什么?是魂,是传承知识的媒介,因此,自然是越简单越好,这样的文字,即简化了文字,又保证了民族之魂的存在,难道不好吗?”
“正因为我民族之魂还在,所以,诸位即便是没有学习过简体字,依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看懂,这样的文字,难道不应该被推广吗?”
恩!李贤说罢,在场的文武群臣都忍不住点头,他们能够轻松的看懂这些简体字,说明文字并未丢掉民族之魂。左慈此时脸色铁青,这个李贤,年纪轻轻,居然是个如此有能力的辩才,这也太逆天了吧!“这!这文字有推行的必要吗?简体字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学习,本就是迎难而上,你却处处要找借口,将学习简单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吗?还有,你的这些文章,如此粗鄙,毫无营养,有学的必要吗?”
左慈被逼急了,继续道。其实,李贤推行简体字,对于左慈来说,并不影响他的任何利益,不过,他现在就是要找李贤的麻烦。李贤沉声道:“左大人,学习自然是迎难而上,但是,这个难,应该是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定要文字有多难,从古至今,文字一直在演变,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是不变的事实!”
“至于你说的文章太粗浅,毫无营养,呵呵!这是启蒙教育的书籍,你想要他多难?太深奥的道理,孩子们能理解吗?”
“什么是启蒙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对周围事物有大概了解而不需要深入了解的一种教育方法。”
“孩子们年纪小,认知能力弱,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一些东西,如三字经便是如此,朗朗上口,内容朴实简单,但是却包含孝道、尊师之道、为人处世等等。”
“同时,又不需要孩子们去理解,只需要每天背诵,积累知识储备即可,这便是启蒙教育的重点!”
“启蒙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对于自己学习的知识的量的积累,不应该只包括文字和深奥的道理,理应更多元化,比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需要孩子们去学习和认知的!”
“我大唐,文风兴盛,然而,习武之风却不胜行,若是可以的话,我建议让孩子们自幼都可以学习简单的武艺,既可以强身健体,以后投身军武,也能成为精兵强将!”
“如此,我大唐之好儿郎精神风貌都会有所改变,那些番邦外国来到,看到我大唐儿郎身姿雄壮,定然会心惊胆寒,不敢对我大唐有任何敌意!”
李贤一番言论,让在场的文武群臣听的是热血激昂、心潮澎湃,仿佛眼前已经出现大唐人人如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