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这里挺好,空气好,人精神”。
基地领导笑着后退,李元识趣地接过话头。
“改进点共有四处:
第一处改动最大,由之前的机械牵引控制,改为电气+液压控制。
第二处,修改了喷油嘴和供油管路,采用一种新技术,我称之为高压共轨技术。
第三处,修改轴隔热防护腔的设计。
第四处,尝试改进发动机的喘振现象”。
说到这里,无论是搞技术的,还是那些领导和试飞员,全都有点懵。
第一处改动,大家刚才已经看到了,算是能够理解。
第二处,字面意思能懂,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就是那么的高大上。
第三处,最好理解,尤其是两个工厂的技术员,但是如何改进,他们充满了好奇。
第四处,他们更是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外行,居然敢说解决当前的世界难题“喘振”。
反应最为强烈的是那两个试飞员,他们对“喘振”二字深恶痛绝。
很多空中停车事故,大都是它引起的。
他们双眼放光,从刚才发动机的表现来看,他们地李元充满了期待。
不等大家发问,李元马上开始一条条详细解释。
解释的时间不到15分钟,可是提问的时间竟然高达4个多小时。
最后,解答场所不得不移到会议室里。
李元在黑板上,不断地勾画,有示意图,有原理解释。
最震撼是那些材料学、力学、热学等学科的公式。
只要讲解需要,那便是信手拈来。
就这一点,就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4个小时的讲解,大家基本搞明白了李元的改进思路,同时对他渊博的知识感慨不已。
老将军和几位领导全程参与。
621实验室的直接领导,简直是乐开花。
那些留学生,两个大厂的工程师,从开始的桀骜不驯,到现在的俯首帖耳。
至少,在这位上级领导眼中,他们是这样的。
自己的手下在一众领导面前露脸,也就是给他涨脸。
当身边其他领导和老将军低声夸奖李元时,他还装模做样地客气几句。
“只是碰巧,嘿嘿。。。”
“还很年轻,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
当一位三机部的重要领导笑着道:“李元对航空很熟悉,最好是把他调到我们这里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