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会议开完后,崇祯命令新军进城休整。
“给刘旅长传旨、新军进城后立刻组织所有排级以上军官进行战后总结和讨论,将此次出城作战的的得失形成条文报上来,朕这几天会去大营与一线军官共同合议新军首战的得失。”
战前动员、战后总结是后世人民军队迅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好经验必须要借鉴使用。
通过战后总结,找出长出和短处,队伍会更有目的的进步,每打一仗都会有收获和成长。
第一旅的士卒们,本以为打了这么大的一场胜仗后回城,怎么着也能放松一下。可没想到,刚回城皇帝就下旨让全旅进行战后讨论和总结。仗都打完了,还要怎么总结?难道皇上对这一战的战果并不满意?这要求也太高了一点吧!
刘元斌回到军营来不及休息,就集合起全旅近两百来号大小军官,开会合议大战的得失。
刘元斌坐在上首,待大家坐定后开口说道:“诸位、陛下要我等将此次大战的得失形成条文。本将这边还没个准主意,大家议一议这总结到底如何写?”
“旅座、咱们都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总结还不好写,就把战果写上去不就行了?”曹若海大咧咧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曹团长、这和之前报上去的战报有何区别?圣人让咱们将此战的得和失都要祥加总结,只写战果肯定不行。这样吧、咱们也不乱哄哄的议了,以团为单位先琢磨一下各自作战的得失,然后依次发言,谁也别想躲。”刘元斌见参会的人都是稀里糊涂,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干脆决定把这玩意变成任务,人人有份,谁也别想躲!
忙着连轴转的朱由检,还是抽出了时间连夜仔细的看了一下刘文斌他们报上来的战后总结文书。这些家伙写的有点大而化之,并不令人满意。只是粗略的概括了一下作战经过,简单的说了几句做的不好的地方。
看来他们还是没弄清楚战后总结到底要总结些什么,逼的朱由检不得不拿起毛笔亲自给他们写一个总结提纲,然后让新军的将领们往里填东西。
朱由检列的战后总结提纲主要从战阵和配合是否合理、清军的战法特点、火器和冷兵器以及盔甲的实际使用效果、还有战场指挥与衔接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让他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照,结合这次大战的自身经历再详细的进行总结。
驳回重写之后,第二次刘元斌他们送上来的总结才勉强像个样子,他们总算是能够真正有见地的开始分析战事。
“今日朕过来,主要是和你们一道把战后总结的事落实了。朕之所以这么重视战后总结的事,最主要的是要大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浪费任何成长的机会。打了胜仗,要知道怎么打赢的,打了败仗也要知道怎么败的。若是稀里糊涂的打仗,就会像这些年大明的战事一样,越打越多,军士不成长,局势越来越糜烂,战后总结将是新军将领的常课,每打一仗都得总结。”收到了新的战后总结后,朱由检赶紧安排新军将排级以上军官都召集起来,亲自给他们开正式的总结大会。
稍微缓了口气后,朱由检开始了正式的总结发言:“根据你们报上来的报告,朕简单的总结一下此次新军出战的得失。此次大战证明新军一直在练的三角阵是适应战场的,并能发挥出目前我军的特点。证明一直强化跑步和体能训练的效果还是挺明显,不然你们也不会长追清军数里地。证明手榴弹在对敌作战中,能发挥比较好的杀敌效果,尤其是在破清军白甲兵结阵冲锋方面,效果非常好。证明清军的战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他们在具体战法和临场指挥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短板和不足,只要咱们举措得当,相同兵力下,是完全能够破敌和歼敌的。新军在此次对虏大战的整体表现是优秀的,无愧于朕和天下百姓的期许。”
听完皇帝讲的这些肯定之言后,在座的将领们兴奋的鼓起了掌。等掌声歇下去以后,朱由检继续说道:“当然、此次大战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伤亡过八百,伤亡比例有点令人难以接受。在战事指挥上,各级军官的战场反应和判断都不够合格,尤其是高级军官、旅部和三个团部的反应严重滞后,这说明咱们高级军官的专业能力不扎实,受原有的旧军作战思维影响太大,一时半会没有适应过来。比如明明第一团已经阻截和纠缠住了敌军。为何二团和三团没有从两翼包过去?反而是走直线冲进了阵里!旅部的骑兵和炮兵在干什么?这时候就应该趁乱将敌阵打的更散,给步兵提供一个大规模歼敌的机会。在兵械配置上,目前的鸟铳还是给不了稳定的火力支应,清军的弓箭在效率上要比我军的鸟铳强。目前的新式甲胄,在防箭和突刺上还是有些不足,这一次的伤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箭伤和刺伤!”
要是细说、这次大战暴露出的问题远远要比讲出来的这些多。但有些问题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因此朱由检就没拿出来讲。在他看来目前的新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指挥军官的思维保守,并不是令人心怡的领军之将,一线军官太过稚嫩,战场经验严重不足,还有就是武器装备并不令人满意。
四个人一杆火绳枪就不说了,关键问题是这玩意的射速太堪忧了,在实际战场上至多也就放一枪而已!人家满清的弓箭手,从冲阵到接阵起码能放四五箭。这一对比,差距就有些大了!
刘元斌在总结会下首的最前方正襟危坐,本来听着有滋有味的,可后来他的汗就止不住的往下流。皇上说,高级军官反应严重不合格,在指挥思维上受旧军的作战思维影响甚大,这说的不就是他吗?新军中,排长基本上都是将校堂的学员,连团长也差不多都在将校堂当过教员,也只有他和旅部的几个军官是从旧勇卫营调过来的。看来陛下对他们这种非将校堂出身的军官,并不是很满意啊!以后有时间,可得往将校堂多跑跑,要多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