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两汉是啥 > 第77部分(第3页)

第77部分(第3页)

事实上,此时的御史大夫是空缺的。

之所以空缺,是因为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刚被抓了起来。

之所以被抓,是因为得罪了审食其。

之所以得罪审食其,是因为他和审食其从来没有和睦过,并且审食其住牢房的那一阵,他还在刘盈面前扇过阴风,点过底火。

这个人叫赵尧,他的行为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我们在“易储风波”那一节中曾介绍过这个人的。就是他,在刘邦跟前扇了一阵阴风,让周昌当了赵国的丞相。

那一次,他成功地挤走了周昌,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御史大夫。

按理说,这是一个很有心机,很有眼色的人,他没道理去得罪审食其。

但是,他还是得罪了。之所以得罪审食其,是因为他太有理想。

赵尧的理想就是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前边介绍过,按西汉的制度体系,御史大夫算是个后备丞相,赵尧有这个理想也不算过分。然而,丞相的岗位上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茬,可偏偏就没有他的份。

这种局面,让赵尧很生气。

赵尧是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早在萧何落难时,他还曾趁机踩过一脚。但不曾想到的是,萧何顺利避险,官复原职。如此一来,赵尧被吓的半死。

自从那之后,赵兄弟规矩了几年。

萧何死后,曹参来了。抬眼一看,还是刘邦的铁杆,赵尧灰心了,老老实实地消停了三年。

曹参死后,王陵上来了。这一次,赵尧真得出离愤怒了。

可愤怒归愤怒,赵尧依然没办法,因为王陵的老家也在沛县。更重要的是,王陵和审食其的关系很好。

王陵很耿直,审食其很油滑,他俩人能处好关系有些无厘头。但他俩依然走到了一起,原因其实很简单——姻亲关系。

由此可见,就王陵的性格,能在丞相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待了这么多年,应该是沾了一些审食其的光。

赵尧本就窝了一肚子火,现在王陵压在头上也就算了,关键是审食其的后劲还很足,大有越级上位的意思。更何况,赵尧和审食其本身就不怎么对路,虽然俩人的人品都有问题,但就是不对路,时不时还会互掐。

后来,刘盈发了一次飚,二话不说把审食其扔进了廷尉大狱。机会来了,这让赵尧很兴奋。他适时地跑到刘盈面前,说了四个字:“或有此事。”

如果这几个字是说给刘邦的话,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刘邦对这种似似而非的说辞极其感冒。然而在刘盈面前,就要打些折扣了。

赵尧这句阴风,没能送审食其归西,却留下一些后遗症。

刘盈驾崩后,审食其第一时间在吕雉面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臣闻赵尧曾荐高祖,以周昌为赵相,保戚姬和刘如意。

吕雉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戚姬,审食其很了解这一点。任何人,只要和戚姬沾上边,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审食其突然来这么一手,杀伤力不减当年。

吕雉讲求效率。当即就把赵尧送进了廷尉大狱,罪名很简单——贪污。这真是一个好借口。

至此,史书里再也没提起这个人,但请相信,他的结局不会多好。

上边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吕雉在留王陵等三人谈话时,做为御史大夫的赵尧还在吃牢饭。

说实话,我的本意是希望故事情节简单一些,轻松一些。但在这段时间里,牵涉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如果不对这些人做个补充介绍,很难弄明白事件的全貌,也交代不清楚一些人的结局。为能够展现故事的全貌,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天马行空,想哪写哪,甚至有些时候在胡言乱语。

至此,终于把闲杂人等介绍完毕,那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第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

避开群臣,张辟疆近身问道:“皇帝驾崩,太后哭而不悲,丞相知其意乎?”

陈平脑子虽然转圈快,但今天并没注意现场的氛围。皇帝驾崩不是件小事,作为丞相之一的陈平,无疑是比较忙碌的一位。琐碎之事占据了大部分精力,因此并没揣摩吕雉的动作。

陈平看了张辟疆一眼,低声问道:“何意?”

张辟疆压低声音,“帝崩而无状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