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esp;&esp;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esp;&esp;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esp;&esp;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esp;&esp;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esp;&esp;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esp;&esp;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esp;&esp;相国:即丞相。
&esp;&esp;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esp;&esp;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esp;&esp;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esp;&esp;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esp;&esp;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esp;&esp;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esp;&esp;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esp;&esp;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esp;&esp;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esp;&esp;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esp;&esp;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esp;&esp;——————————————————————————————————————————————————————————————————
&esp;&esp;一,三公制度,
&esp;&esp;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esp;&esp;---------
&esp;&esp;本文首发纵横中文网,海棠书屋网ahref=tart=_bnka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