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唐奴牙郎 笔趣阁收了多少女人 > 第823章 行刺上(第1页)

第823章 行刺上(第1页)

从南朝齐梁时代开始,君王仿效佛诞日,于生辰当日,举行庆典,全国欢庆。

南朝梁元帝在每年生日那天,设斋讲,摆祝席。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颁布法令,在自己生日当天全国不得屠宰,又让各地州府上献祝礼。

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将庆祝生日变成国家法令的君主,却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将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设为『千秋节』,并将此节『着之甲令,布於天下』,写进国家法令当中,使之获得官方的认可。

千秋节上,李隆基下旨『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各地官府上万岁寿酒,向皇上知礼,百姓赛白帝报田神,设斋、禁屠、上献等等。

三日庆典下来,各地州府的花费,往往都不下百万钱。

有些贫困的州县,因为无法向皇帝祝寿,担心遭到排挤,就向百姓收取『千秋贡』,借此来敛取财物,博取朝廷的欢心,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时过变迁,大唐进入新元年间。

皇帝周钧不喜官员奉承,不受礼更不索贡。

按照常理来说,千秋节的排场,理应比玄宗时期的更加朴素、更加低调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新元年间,周钧在位的千秋节,一年比一年更加隆重,甚至连写诗向来朴素的杜甫,都曾经写下过『仙寰空余尽,只因千秋在』这样的诗句。

新元十六年的千秋节,相比往年,是历年来最盛大隆重的一次。

朝中下院的议员,已经超过了四百人,人人都是家底殷实的工商之家,在朝廷之外,自发的组织和布置坊市,将整个长安装点成了一座盛世无双的城市。

庆典当日,有诗为证,是曰:

朱衫马前未满足,更驱武卒罗旌旗。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宴临花枝。千秋御节当相顾,会同万国朝华夷。

到了千秋节的第三日,也就是最后一日,按照仪制,圣上将乘坐御辇,从皇城出发,顺着朱雀大街,一路向南,最后在曲江举行大宴,与百姓同乐。

朱雀门外,京兆府尹周尚身为崇礼使,负责带领车队,先行出发,在前方开路。

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周尚突然听到不远处的人群中,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周大郎,看这里!”

周尚循声看去,只见一位穿着红襦的女子,丹凤眼、上剑眉、素粉淡脂,在沿街围观的百姓之中,鹤立鸡群,英姿飒爽,显得格外的亮眼。

周尚有些意外,向身旁的官吏交待了几句。

很快,巡街的禁卫,让那女子入了坊口。

周尚走到那女子的身边,压低声音问道:“宁七娘,你如何来了长安?”

宁七娘说道:“上次来长安,悼念了周家祖翁,见祖姑母伤心过度,生了病,我便从渤海那里高价买了些药材,正好这次带来。”

周尚开口谢过。

宁七娘四处张望了一番,问道:“我在原州时,听闻当今圣上乃是应龙转世,三头六臂,有着通天的本事,今日能见到他吗?”

周尚连忙摆手道:“圣上乃是天子,岂可随意见到?你在长安,注意言行,莫要惹祸。”

宁七娘看着周尚的模样,笑着捶了他一拳:“当初你来原州说亲的时候,豪气万丈,颇有男儿气概,怎么现在这般小心翼翼?”

周尚熟知宁七娘的秉性,知晓后者大大咧咧,也不多言,只是苦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