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家回到宫中,周钧的心中五味陈杂。
周定海是自己的父亲,但是如今就算是奔丧,也只能在宾客散尽的时候,进入灵堂,再无声的离开。
母亲罗三娘年事已高,神志时好时坏,心心念念的,还是二郎的处境,但自己却只能悄悄喊一声阿娘。
范吉年在一旁察言观色,小心问道:“皇上,您接下来是去……?”
周钧说道:“还是……回紫宸殿吧。”
范吉年躬身称是。
另一边,在皇后居住的含元殿中,太子周逍来向母亲请安。
尹玉向周逍问道:“这段时间,你跟随父皇上朝,可曾再犯错?”
周逍迟疑了片刻,向尹玉说道:“从月初开始,儿臣就已经不再随朝听政了。”
听见这话,尹玉睁大眼睛,声音颤抖:“怎么回事?陛下为何不允你上朝?!”
周逍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低声说道:“父皇要将我遣到安西。”
尹玉:“安西?你老实和我说,是不是又惹祸了?”
周逍:“儿臣并未惹祸,只是父皇说我身为储君,如果只在朝堂中混迹,无外乎虚度光阴,理应走到民间去,走到前线去,与百姓和军卒同吃同住,体会人间疾苦、社会下层,才能真正理解国家二字的含义。”
尹玉沉默了片刻,轻轻叹道:“你的父皇,说的……也有理。”
周逍咬牙说道:“母后,我不想离开长安。”
尹玉以为周逍留恋长安的繁华,于是劝道:“你父皇当年在安西出生入死,这才挣得了如今的繁华,你也应当……”
周逍向前两步,对尹玉说道:“眼下长安朝堂正是争权之时,儿臣倘若离开,只怕权势落入他人之手。”
儿子突然说出这话,让尹玉感到有些意外。
她平日见周逍都是恭顺内敛,以为后者不喜争权夺势,故而常常沉默寡言。
周逍又说道:“下院的议员们,如今在朝中逐渐占了上风,开始挤压上院的官员,想要独揽省部的权力。儿臣在朝堂上听政,也曾经遭遇过不少议员的刁难……”
尹玉打断了周逍:“你身为储君,莫要牵涉太多朝政。你对权力表现的太过于热心,只会引来皇上的反感。”
周逍摇头道:“母后,年初的时候,议员们借着道辰之名,为凉王(画月之子)建了长福寺,你应当知晓吧?在那之后,大食国以下臣的身份,来长安求见父皇,议员们又以国礼相待,甚至租下兴业坊作为宾舍,您怕是也有所耳闻吧?”
尹玉:“德妃的事情,莫要多言,你只管做好分内之事。至于其它,我相信皇上自有圣裁。”
周逍:“母后,恕儿臣直言,父皇有多久没有来过含元殿了?”
尹玉闻言,愣在当场。
周逍摇头道:“下院朝中得势,议员交好德妃,父皇疏远母后,如今又不允我继续听政,而是发配安西……这些事情加在一起,难道母后就没有一丝警醒吗?”
尹玉声音有些微颤:“逍儿,你说这些,究竟是什么意思?”
周逍直起腰,眼中有着强压的怒火,声音也提高了不少:“母后,儿臣做了十六年的太子,整整十六年!说是大唐的储君,但却从未有过任何实职,每天只是跟随父皇,上朝、下朝、书议、策问,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像我这样的人,外界只道风光无限,但哪里知道,当今太子距离被黜,不过就是一封圣旨的事情罢了。父皇只要一句话,儿臣多年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儿臣在朝堂中逆来顺受,每日面对父皇和百官,活的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个字,就会引来大祸,这种日子您能想象吗?!”
尹玉沉默不言,脸上满是挣扎。
周逍闭上眼睛,尽力平复了心情,接着说道:“阿娘,逍儿愚笨,但也读过不少史书。大唐太子,但凡不合圣意,少有善终的下场。如今的我,只想为自己搏一条出路,总比坐以待毙的好。”
听见周逍说出『阿娘』二字,尹玉再也止不住情绪,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