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与枢密院的会议,周钧回到宫中,开始思考与吐蕃的战事。
在前世的历史中,763年10月,吐蕃乘大唐后方空虚、君臣不和之机,集中约二十万军队东进,直入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天,同时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并设置百官。
之后吐蕃虽然退兵,但是与大唐以陇山为界,还多次进到宝鸡,威胁长安。
在此之后,吐蕃国力接近巅峰。北到宁夏贺兰山与回纥相接,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西面尽有安西四镇,在中亚与大食相抗。
而到了这一世,回纥人已经势微,安西稳若金汤。
吐蕃接连在长安战败,单单是各部的贵族就有数百人,埋骨于长生寺。
按理来说,吐蕃此时内忧外患,唐军应当势如破竹才对,但是桑赤若一人凭借着政治手段,却硬生生强压下了吐蕃国的乱象,与大唐在分庭抗争。
周钧也是头疼,桑赤若在前世的吐蕃历史上仅仅只有寥寥数笔,还没大展宏图,就英年早逝,再无消息。
然而,阴差阳错之下,桑赤若活到了现在,却给大唐造成了意料之外的麻烦。
周钧正在思虑的时候,范吉年小心翼翼走了进来。
周钧看向他问道:“是谁来了?”
范吉年:“右相来了,倘若是其余人,老奴断不会来打扰陛下……”
周钧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都这个时辰了,他来宫中必定有要事,让他进来吧。”
范吉年答喏。
不多时,孔攸进殿,先是跪叩,接着呼道万岁。
周钧不耐烦的摆摆手:“又没有旁人,直接说事。”
孔攸从怀中取出两份奏疏,呈到周钧的书案上,说道:“一封来自于市部的陆侍郎,另一封来自于御史台的长孙炎,还请陛下过目。”
市部的陆侍郎,便是来自安西的陆恩生,周钧对他有些印象;而御史台的长孙炎,是当年左相陈希烈的弟子,洛阳向北唐请降时,就是长孙炎撰写的降表。
这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交集,孔攸为何要带着这两份奏疏入宫?
带着这样的疑问,周钧打开两份奏疏,仔细看了一遍。
陆恩生上疏,是请求朝廷尽快处理出海船队的通关文牒一事。
所谓通关文牒,有点类似于如今出国前办理的护照。
但凡是大唐百姓,离开故土去往国外,无论是去做生意,还是去拜访友人,从港口或是关所离开前,都要去开具一份文书,来证明当事人的行为良好,出国没有任何不良企图。
而这份文书的名称,就是通关文牒。
文牒虽小,但是办理起来极为复杂,涉及到户部、刑部等相关部门,而且还要当地里正或是坊吏开出的录籍。
陆恩生在奏疏中写道,自从北美船队回唐之后,民间航海的风潮越来越盛。
越来越多的大唐百姓,无论从前是否经历过航海,都想出海去寻找所谓的黄金大陆,暴富之后,再衣锦还乡。
从秦朝起,历朝历代对于出国之事,就管的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