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七年(767年),正月十五,上元节。
凉城内人流穿梭,车马不停。
十里官道的两侧,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又有无数的摊贩沿街叫卖,来自八方的百姓,挤满了整条长街,到处都是一派繁华。
穿过皇城大门,进入内郭,这里人流虽少,但往来者都是华服绸罗,身份崇贵。
最里方的长元殿,数千人聚集在这里,一起欢庆上元佳节,歌舞声和欢笑声随着空气,回响在皇城的上空。
内殿之中,皇帝周钧正在接见有功之臣。
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攻克建康,推翻了盘踞在江南的南唐和后燕政权。
至于之后在江南收拾残局,则由仆固怀恩和白孝德负责,郭子仪和李光弼得了回朝的圣旨,从江南赶回凉城,参加一年一度的大朝会以及宫中举办的上元宴。
御座上的周钧,看向阶下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笑着说道:“江城之战,浔阳之战,巴陵之战,饶州之战……再到最近的湖州之战,两位爱卿指挥的每一场战斗,朕都仔细看了军报。你们二人用兵如神,指挥有方,乃是大唐之幸,更是百姓之福,朕颇为欣慰。”
郭子仪、李光弼一起向周钧躬身行礼,口中自谦。
周钧:“你们二人的功绩,无论如何夸奖都是不为过的。朕在大朝会上,封你们为国公,萌阴子孙,世代罔袭。过了正月,朕还打算重修凌烟阁,录你们二人入功臣榜。”
与郭李二人笑谈良久,周钧又招来了朔方节度使孙阿应。
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毛头小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了大唐的名将,周钧看向孙阿应,仿佛依稀还能看见从前那个羞赧内向的亲兵队长。
周钧一时之间感慨万千,口中呼道:“阿应,你过来些与朕说话。”
孙阿应唱了一声喏,向前方走近了一些。
周钧:“朔方三年,苦寒交迫,后无援军,前有劲敌,真是难为你了。”
孙阿应:“阿应从前是陛下的亲卫,心中想的只有护得主家的安全;如今虽然成为镇节都护,但每次上战场,念头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舍命奉职,令陛下安心。”
周钧闻言,轻叹了一声。
借着火光,周钧仔细端详了一遍孙阿应。
相比上次见面,周钧发现孙阿应身上又添了不少伤口,不禁摇头道:“朕听闻每一场战役,你都领兵冲在前阵……战场上刀枪无眼,你身为主将,怎可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犯险?”
孙阿应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尴尬的笑了笑。
周钧又说道:“李嗣业当年勇冠三军,可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后来又如何呢?如今的战事,再也不像从前了,哪里还有什么刀枪剑戟,都是火枪火炮。再勇猛的将军,也敌不过一颗鸡蛋大小的铁丸。”
与郭子仪和李光弼不同,周钧与孙阿应说话,完全不似是君臣,倒像是长辈在训教晚辈一般。
孙阿应之后向周钧一再保证,以后上战场再也不冲锋在前,后者这才作罢。
看着孙阿应,周钧也没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官话,只是叹道:“听闻你的长子刚刚周岁,朕也没有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你的祖籍是河北琅凫,在望北州有一座舍利山,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就封下作为你长子的周岁礼吧。”